目次
●難以說「五門車才對!」的時代
●從左右不對稱的三門車開始,三菱Minica Toppo曾有過左2:右1的四門車
●曾推出強調不對稱四門優勢廣告的Suzuki Wagon R
●「全車系五門的輕型高頂旅行車」,Daihatsu Move帶來的第二次革命
難以說「五門車才對!」的時代
在1997年推出的第二代Honda Life的宣傳圖片中,有一張畫面幾乎是在說「怎麼樣,是五門車呢!」的樣子
如今輕型車五門設計已經成為常態,而且這些車款還配備了雙側滑門,並透過大量使用塑膠零件來將車重的增加減至最低,這樣的設計已經達到了「工藝」的境界。
不得不說,輕型車真是日本的驕傲。但如果回到技術尚未追趕上的那個時代,為了迎合技術成本的極限,大家曾經在車門數量上進行微妙的競爭,有的減少車門數量,也有的增加來應對。
在1990年代初的輕型掀背車中,某些車型會針對設計上的一兩扇門進行改變,這時的輕型掀背車真是充滿趣味,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段時光吧。
從左右不對稱的三門車開始,三菱Minica Toppo曾有過左2:右1的四門車
第一代Minica Toppo最初僅提供三門設計,但駕駛座門較小,副駕駛座門則較大,以方便後座乘客進出。
這種左右不對稱設計類似於後來的Toyota Porte或Nissan Crew(計程車專用車款)。當時的掀背車仍以三門為主流,而Minica Toppo其實是基於Minica 底盤加高車頂而來,因此為了避免重量增加、重心升高、剛性下降等問題,工程團隊選擇了這種設計。
然而,隨著RV開始流行,只有三門的設計顯然不夠方便。因此於1993年推出的第二代Minica Toppo除了維持不對稱三門版本,還增加了左側雙門、右側單門的「不對稱四門」車型。
然而,由於三門車型未受市場青睞,不到一年後全面改為四門設計,而三門車型則只保留在商用版本。1998年的新規格車款「Toppo BJ」則進一步發展為全車型標配五門之設計。
曾推出強調不對稱四門優勢廣告的Suzuki Wagon R
1993年9月推出的第一代Wagon R與第二代Minica Toppo的四門車型都採用了不規則四門設計,右側後座沒有車門。
Wagon R一上市便引起超乎預期的熱銷,這款車不僅對輕型車市場,甚至對整個日本車市造成了革命性影響。與此同時,第二代Minica Toppo也進行了改款,推出了左2、右1的不規則四門設計。
這款車成功了,但隨著後續推出的五門車型的競爭,消費者開始提出疑問:「為什麼Wagon R沒有五門車型?如果右側無法下車會不會很麻煩?」
記得當時筆者大約21歲,某天看到報紙上一則標題非常大的廣告,講述「Wagon R右側後座被困的小孩無法下車,正在哭泣」,當時我嚇了一跳重讀了一遍才發現這則廣告是想強調「Wagon R讓孩子不會跑到馬路上,更安全」。
雖然這個廣告看起來像Suzuki在打擊Wagon R,讓人困惑不已。最終,Suzuki於1996年4月推出了帶有右側後座車門的五門版「FX Limited」。
最終,Suzuki還是在1996年4月推出了五門特仕車「FX Limited」,同年8 月正式將五門車型(FX、FT)納入標準車系,而四門車型(RA、RV)則繼續銷售。然而,即便到了1998年推出新一代Wagon R,Suzuki仍然保留了不對稱四門的R系列車型,一直到2000年4月才全面停產,成為最後一款採用此設計的輕型高頂掀背車。
「全車系五門的輕型高頂旅行車」,Daihatsu Move帶來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代Move自然地設置了右側後座車門,彷彿一臉淡定地說著:「正常來說,不就是五門嗎?」
第一代Daihatsu Move雖然被認為是「緊隨Wagon R之後卻一直未能超越的第二名選手」,這對筆者這個Daihatsu粉來說十分遺憾,但它對於創立了「標準車型與運動型兩條產品線」這一重要的方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Daihatsu Move是「首款全車系五門設計的輕型高頂旅行車」,這一設計開創了輕型高頂旅行車的第二次革命,進一步推進了Wago nR所帶來的變革。
雖然它在設計上有一些急就章的缺點,例如座椅較低未能充分利用高頂車身的優勢,但五門設計的便利性讓這款車獲得了好評,並對Wagon R構成了強烈的競爭威脅。
在此情況下,Suzuki也因此而推出強調「不規則四門設計優勢」的廣告來應對這一威脅。隨著Honda第二代Life於1997年4月推出,這時Wagon R也推出了五門車型,而Minica Toppo則成為了唯一未能實現五門化的輕型高頂旅行車。
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逐漸發現即便車價上漲,車身稍微重一些,五門設計的便利性還是最重要的選擇。

原文出處:「ワゴンRならお子様が道路に飛び出さず安心」ってどうして?革命的ドアを備えた1990年代の軽トールワゴン【推し車】
想看更多:MO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