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OPTION編輯部
車輛/昱盛車業
一台車齡超過30年的老車有什麼好報導的呢?但如果這部車不單單只是修復成如新的樣貌,還進行了後續的改造與強化,同時搭上現今最流行的改裝風格,似乎就有了詳細介紹的價值了。
不滅的喜美精神
老車入手整理費神
說起本田車系的EG車款,相信應該不少資深的日本車迷都曾擁有過,雖然最年輕的車款距今都已超過30年的時間,不過車齡雖然老,外型卻不老,低平車頭、俐落外型加上三門掀背車體,即使是現代的角度來看,Civic EG車系依然不顯老氣,更多的是雙A臂所帶來的靈活操控感,而這也是這部EG車主想要入手這部車的原因,且車主的年紀還比車子年輕,也就是說這部車誕生時,車主沒出生,這樣的組合筆者過去也曾遇過。
外觀並沒有追求流行裝上寬體套件,而是盡可能保持原汁原味,車頭換上Backyard Special前保桿+ Spoon前下巴,搭配Carbon引擎蓋,且引擎蓋採卡榫固定,展示時可整片拆下。
為何車主會選一部年紀比他大的車來開?據車主表示,其實他從求學時代就很喜歡EG車款,很拉風流線又好養,加上入手價格可以負擔,所以有經濟能力後就購入這部美規EG當作代步車。不過當時購入這部車時,整體條件可不像現在這麼好,前後花了不少時間翻修與整理,以筆者過去接觸過的經驗來看,由於這些車的車齡都已經很久了,加上台灣屬於海島高溫潮濕的氣候,因此車台多少都已開始出現鏽蝕的情況。
常見鏽蝕的地方有幾處,例如水箱架、車頂排水槽的前後端、引擎蓋絞鍊固定座附近、A柱車底下排水孔、後尾門框上緣、備胎槽底部與門框周圍等,這些地方洗車時通常洗不到之外,有些還很容易堆積泥沙或曬不到太陽,泥沙又很容易含水,時間久了鈑金就會開始生鏽,導致車艙內進水。
車側可以看到Spoon後照鏡與鋁製側裙,搭配經典的Enkei RPF1 15吋鋁圈,對筆者來說三門EG就是要這一味才對。
車尾部分則是透過Carbon尾翼與美製全白尾燈,來負責改變氣息,整部車雖然外觀沒有動很多,但相信應能獲得不少日系車迷的共鳴。
因此翻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車拆烤,將上述提到的地方全部檢查過一遍,如果發現生鏽情況,就會透過鈑金技術,先將生鏽的地方割除,然後補上新的鐵板,再塑形、防鏽、補土、烤漆等,如果不這麼做,生鏽的地方日後會從烤漆裡面鏽出來,而且範圍變更大更難處理。當然這些都是在車體並未遭受重大撞擊時的整理方式,如果車體前後有大撞過,即使拉回車體也會不平整,補土的地方也很容易含水氣,會生鏽的地方就更多,整理難度也就更高,因此購買老車的第一要務就是確認車體結構是否完整無大撞。而在歷經多年的翻新與改造後,終於打造出這部內外耀眼的Civic EG。
車內目前還保持著原廠狀態,根據車主表示未來會進行全車防滾籠、賽車椅與數位儀錶化的改造工程。
後座由於不需要保留載人功能,因此乾脆平整化,且車主還曾跟女朋友開著這部車到山上車宿,將車輛實用功能發揮到極致。
美規車才有的黑色內裝,相較於台規K6的灰色內裝,真的比較好看,也是過去台規K6車主追求的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