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eb option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55hPn3Qd90
去年如彗星般現身,首次在筑波就寫了55秒成績BMD S13,今年又再度進化席捲筑波最速單圈賽式。今年最大的看點就是後懸吊的部分,車主竟然將原廠的懸吊撤去,自行在車庫內打造出多連桿的底盤結構,而這個結構的組成,居然是透過購入報廢GT的工廠賽車模仿而來。
車主表示:「最初原本以為可以打造出完全類似工廠賽車的規格,不過最後我只有將後懸吊變更為多連桿,現在大概就只有後懸吊類似賽車而已(笑),因此這個階段下車輛的前後平衡尚未取得最佳的狀態」。
從車體可以看出歷經艱辛的痕跡,由於全數打掉重練的結構幅度相當大,因此車主乾脆就直接將會干涉的部分全數切除,透過鋼管與鐵板施以重新打造。 前避震器為一般市面可以購得的產品而已,避震器上座的位置也透過加工箱左右延長,並且透過大王銷的加工將連桿類做延長,達到左右單側80mm幅度的外擴。
目前車主表示僅有後懸吊變更為多連桿的底盤,前面依舊維持原廠的麥花臣設定,前後的平衡性至今還沒有達到最佳狀態。而這個結構的組成,居然是透過購入報廢GT的工廠賽車模仿而來。
從車體可以看出歷經艱辛的痕跡,由於全數打掉重練的結構幅度相當大,因此車主乾脆就直接將會干涉的部分全數切除,透過鋼管與鐵板施以重新打造。
前懸吊依舊維持原廠麥花臣設計,不過還是施以一些特殊的設定,提高了左右軸距約80mm之譜。
引擎本體透過東名power製的鍛造腹內施以強化,將這具SR20DETT的排氣量提昇到2.2升式樣。電腦的部分則是並沒有選擇上MoTec等高階產品,僅選擇上較為基礎的HKS F-CON V PRO施以設定,並且在GCG製G35-1050渦輪機,與HKS高角度凸輪軸的組合下,最大1.8bar增壓值下已經獲得了750ps的最大馬力。
為了徹底減輕車體重量,車體部分使用了大量的碳纖維套件與壓克力玻璃,另外為了考量到車體剛性的補足,防滾架更是直接插入擋火牆內,與前端避震器上塔後方的連桿做結合,徹底施以全面性鞏固。傳動系統這次也特別斥資換上了高檔的Holinger RD6-S序列式變速箱,另外副駕駛座前方的管路不是別的正是排氣管路,完全是力求最短的斯巴達式樣。
活動當日就順利做出了54秒703的秒數,與去年相比更新了將近一秒的幅度,瞬間將氣氛炒熱,原本打算挑戰53秒前半的成績時,進氣歧管居然發生破裂,在緊急槍修後則是無法順利完成挑戰53秒的目標,不過可怕的實力依舊讓筑波單圈挑戰賽內更多了一個觀賞重點,最重要是車主真的是很有才啊!!
引擎上的製作其實也沒有太特別的地方,就是一般的鍛造腹內跟高角度凸輪軸而已,在HKS F-Con V Pro設定搭配GCG製G35-1050渦輪機最大1.8bar增壓值下,已經獲得了750ps的最大馬力。
車體透過大量的輕量化套件施以強化,車體的剛性強化更是沒有偷懶,能插的能點的都沒有偷懶。而這次還有一個強化重點,就是將原本的HKS序列式變速箱,更換上更蹦的Holinger RD6-S序列式變速箱。
另外副駕駛座前方的管路不是別的正是排氣管路,有可能是因為後方多連桿化的底盤變更後,導致已沒有空間容納排氣管的通過。
空力套件的部分採用URAS的前保桿,搭配其他獨立自製的FRP套件,全車寬度已經超過2公尺之譜,超大尾翼與去年相同沒有施以變更,還是以下壓力的生成為主要目標打造。
雖然輪胎一度換上了Hoosier H7 335/30-18的規格,不過車體的設定還是不太適合,最後還是換回來原本設定的295/35-18 A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