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個人賣車 車商賣車 登入
找車網首頁

匠心 Mazda3 5D BOSE旗艦型(下)

資料來源:Goo 車訊網     2019/07/03
分享至  

輔助系統到位
不管你喜不喜歡Ford,但身為國內的駕駛者都還是需要感謝它們,有鑑於Focus搭載Level 2駕駛輔助系統後,只要是國內同價位的車款,幾乎都會把目前品牌可以裝的配備補足,以面對接下來的硬仗,Mazda3當然也同樣如是。本次Mazda3在主被動安全與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上也有相當的長進,包括首次搭載7氣囊,使用全球首創的冷沖壓製程高剛性鋼材之外,更是Mazda Taiwan首次搭載完整i-Activsense的車型。Mazda3搭載了Mazda全新開發的CTS巡航式車道維持輔助系統、SBS-RC智慧後車盲區煞車輔助系統,更首次導入了主動轉向頭燈、360度環景影像、LAS車道偏移防止、SBS-R智慧倒車煞車輔助、DAA駕駛疲勞警示等,至於原先的全速域MRCC同樣健在,SBS新增了行人偵測,可以說是已經是前段班的配備等級。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增的CTS系統,簡單來說就是車道置中的功能,可以於55km/h以下作動,系統將會偵測前車軌跡與道路標線,將車輛維持於車道的中間,並持續不間段的修正,即便遇到幅度較小的彎道,也可以跟隨前車軌跡進行轉向。不過由於CTS的作動範圍僅到55km/h,因此在使用上需要特別小心,當車速超過時系統將不會進行方向盤的轉動,也正因為如此,Mazda3也非Level 2的駕駛輔助系統。



完整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也是Mazda3改款的重點,配備等級也是同級前段班的水準。
 
經典重製版
如果你是電玩愛好者,或許可以一眼就了解此標題的意義。重製版大多是在延續經典遊戲的基本架構與故事情節,針對畫面、遊戲體驗進行大幅翻新與重整,這點跟大改款的Mazda3動態表現可以說如出一轍。Mazda3的動力系統沿用舊有配置,同樣是SKY-G 2.0升NA引擎搭配六速手自排變速箱,並擁有165hp/21.7kgm最大動力,帳面數據其實還算及格,只可惜和小排量渦輪引擎相比,4000rpm才會釋放的最大扭力,還是在推力上顯得不夠充足。
 
實際駕駛Mazda3,最初的感覺和上一代車款非常接近,油門反應適中,全力踩下油門後的反應也不會過於重拖,但整體上卻沒有Altis那般輕快,加速感也沒有Focus 1.5T來得有勁,不過這些似乎都不是原廠想要強調的重點。在動力基本夠用的情況下,Mazda對於Mazda3有著更高的期許,那就是高級與舒適感。所以Mazda3花了非常多心力在強化NVH工程,針對車身底盤、車架都進行了大幅的強化,確實我們在一般道路上行駛時,基本上已經聽不到太多輪拱噪音,就連風切聲也抑制地相當出色,整路行駛下來幾乎只有引擎聲浪與音響與我們相伴,對了,本次音響系統也是改款的重點項目。


引擎沿用舊有配置,擁有165hp/21.7kgm最大輸出。


六速自排變速箱邏輯聰明,只可惜高轉速的聲響還是相當驚人。
 
由於我們試駕的是BOSE旗艦型車款,全車搭載了12支揚聲器,原廠也特別更動了低音、高音的揚聲器位置,將低音喇叭安裝於前側邊罩板,消除音響與車門的震動,不僅有著更深沉的低頻,同時也消除了不該出現的共振聲響。至於高音喇叭則安裝在車門把前,讓高頻可以直接傳遞至聆聽者,創造出身歷其境的聽覺享受。
 
高級感受交由NVH與音響達成,舒適的乘車體驗則是由座椅、避震、輪胎共同協力。本次Mazda3皆沒有電動調整座椅,某些消費者或許不太滿意,不過原廠強調這是因為全新Mazda3的座椅經過特殊的設計,不僅椅墊厚度增加,下背部的腰靠也相當厚實,加上可以獨立調整的大腿支撐,讓駕駛者更容易保持標準坐姿,達成和人類步行時同樣的姿態,確保骨盆的直立,讓整部車駕駛起來會更容易保持平衡。聽起來或許相當科幻,講白話文就是Mazda3的座椅非常符合人體工學,即便沒有電動調整,還是不失為一張好坐的座椅。
 
另一個影響舒適的關鍵,就是路感的回饋。Mazda3的懸吊與輪胎經過統整設計,輪胎為215/45/18的特殊規格,並且和CX-5一樣採用胎壁軟、胎面硬的設定,讓胎壁可以吸收第一手的路面訊息,再由避震器傳遞到車內給予駕駛者,讓整個過程變得更為線性,因此Mazda3擁有清晰的路感,但整部車開起來卻沒有過大的跳動感,搭配盤徑相當大的全新方向盤,整體的轉向手感還是相當精準,比起舊款車型強調的運動感,全新的Mazda3則更注重凌駕同級的高級質感。
 

特殊規格的輪胎帶來更佳的舒適體驗。


全新造型的方向盤盤徑相當大,但轉起來手感依舊出色。

試駕心得~瑕不掩瑜

全新的Mazda3給我一種相當矛盾的心情,首先它的質感真的高得沒話說,無論外觀、內裝、配備整體性都是,但舊世代的引擎出力較小較慢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掀背車少了運動激情,似乎不是非常對味,但放諸於每天開車通勤,或許反而是更適合的選擇。

分享至  
掃描QRCODE用手機看這頁
©2024 FindCar -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