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回溯到人類將馬匹作為交通工具的幾千年前,先人已經知道要在車軸和車身之間加彈簧來提高乘坐的舒適性和耐用度,原因是遠征時期為了達到戰爭和競技的目的,人們發現就算訓練馬匹再敏捷和快速,沒有堅固又能緩衝振盪的車體結構,車廂內的乘客就得承受跌盪的痛苦,高速過彎就立馬喪失車輪的循跡性,根本無法在高速下行駛,因此人類最早的戰車誕生,當時以多幅式輪圈、輪軸、軸承、以及軸承上的皮帶減震機構組成,當時的機械工藝已達到最高峰,而這些基礎結構影響今天汽車底盤的功力非常深遠。
走到羅馬帝國時代,結構簡單卻承載效果驚人的「葉片彈簧」開始出現,並裝載於重甲的戰車輪軸上,從歐洲到亞洲的歷史中都出現過這樣的設計,可見其戰力不平凡,而且一路沿用到工業革命乃至今日的貨車上,只不過在馬車橫行的年代,輕型車廂採用木片作為彈簧,而重甲的車廂則改用碳鐵葉片。
|
這是改良後被裝配到四輪車上的避震器,圓盤裡頭內藏高摩擦力的碟盤和空氣的可壓縮性來抑制支臂的作動,進而減少葉片彈簧的震盪。 |
|
後來到了內燃機作為車輛動力主要來源的新時代,馬車時代的避震器已經跟不上工業革命後期的龐大動力升級的腳步,當車子載重變大、速度又比馬還快時,葉片彈簧無法即時減緩衝擊力,造成車子不斷的搖晃,於是一連串的懸吊改良設計就此展開,尤其在避震器方面。1898年法國自行車手J.M.M Truffault首次將「彈簧」和「減震筒」組合成的避震器應用在他的自行車上,隔年美國自行車同好者Edward Hartford與J.M.M Truffault合作開發首款的氣壓避震器,到了1901年才被後人改良並裝載到四輪車上。當年Ford Model T(美國第一台量產車)採用「Hassler」避震器,利用橢圓彈簧搭配支臂的反作用力,抑制過多的震盪。
|
1920年代Ford Model T具備最早期的橢圓彈簧,該款避震器在當年被稱作「Hassl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