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號數越高是代表高溫時的黏度越好,渦輪Yaris有人建議使用10W-60,那5W-50是否適用?
先從基本的SAE黏度級數說起,這是由汽車工程師協會(SAE)依照機油黏度特性的不同所制定機油的黏度標準。而我們常見的車用機油都屬於多級機油,前面的數字5W或10W代表的是在冷啟動狀態下的低溫黏度,以台灣的氣候而言這兩者在低溫的流動性都相當適用,而後面的數字代表在溫度100?°C時所測量出來的黏度級數,這部份則會直接影響到機油在高溫運作時對引擎的保護力。
就汽缸的磨耗保護說起,以渦輪車來說長時間在極高溫的工作環境中,如果車主又偏向高轉速的用車習慣,通常這時候60級數的黏度特性會比50的級數優異,黏度較高的機油對高溫的衰退性可以更延後,同時也會擁有更佳的抗剪切能力,使汽缸壁之間可以持續保持著充分潤滑的狀態。但以精確的標準去看,多數的機油都可以在官網找到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STM)油品數據,可以去注意三個重點,以Motul 300V 20W60這瓶機油為例,常見標示如下,第一:Viscosity at 100°C ASTM D445: 22.9 mm?/s,就代表在100°C時該機油的黏度在22.9 mm?/s,亦可換算成60的黏度級別,這數據直接代表高溫時的潤滑保護程度,數字越高也代表高溫時的衰退越少,是渦輪車的最重要的選擇依據,第2: Viscosity at 40°C ASTM D445: 170 mm?/s,這部份表示在40 °C時的黏度,其中170mm?/s的黏度可換算成20W的級別,該數字越低僅表示在低溫時的流動率越好,最後第3項也很重要的就是高溫時的抗剪力,這關係到在高溫且高轉速之下油膜是否能夠持續承受來自於活塞與汽缸壁之間的剪力,通常會看到像HTHS viscosity at 150°C :7.17 mPa.s,該數字也是越高越好,尤其在渦輪或激烈使用的情況下更是重要。
了解油品的基本規格可以讓您有個基本的參考標準,而在選擇上還是要依使用設定與環境為主,畢竟我沒有辦法了解到您實車上的改裝幅度,這無法單由增壓值或是馬力去決定選哪瓶機油,得從溫度、轉速、爆震值、壓縮比以及電腦供油點火撰寫等等項目下去評估,當引擎的溫度與轉速越高,就得挑選油膜耐高溫與抗剪力更佳的機油。而現在很多原廠渦輪車都設計得很好,即使在大馬力的情況之下溫度、轉速與爆震程度都不高,這時候原廠可能建議用到10W40的機油即可負荷,換更高黏度的油品也只是讓引擎阻力更大而已,沒有實質幫助。所以最後我只能建議您一定要先加裝機油壓力錶,這是最直接了解潤滑程度的方式,然後以該車型原本的機油壓力作為基準,如果改裝前的機油壓力在2~4Bar之間,而經過改裝之後由於高溫使得機油壓力下降至1~3Bar,就表示這油品無法負荷改裝後的工作溫度,所以就得選用更高黏度與抗剪力的機油,這才是比較正式的選擇標準,當然好的機油同時也能在高里程使用下衰退的慢些、拉轉時機油壓力上升的敏捷些,這些都是機油選擇的參考依據。
|
建議在使用上還是先確認機油壓力與溫度間的變化,避免選用熱車後壓力衰退快的機油,或是有時候機油壓力太高也表示應該選用更低黏度的機油以避免流動緩慢所造成的潤滑不足,使用一段時間後更要從油壓來了解油膜的保護能力是否下降,一般來說使用了幾千公里後,機油的平均壓力較原本下降0.5Bar左右,就表示潤滑能力下降的差不多也該換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