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開車的人都一定換過或選購機油,但該如何挑選?看似簡單的機油其包含許多專業及技術知識,本篇機油概論就將帶你認識機油,而藉由以下報導,也會讓你對機油有一定程度的認知;或許無法徹底了解,但至少日後能知道該如何選購機油。
|
文彭郁儒 / 圖廖子賢 引擎運轉需要靠機油潤滑,只要車輛有在行駛作動就一定會遇上需要更換機油的時候,只是,究竟該如何挑選機油呢?大多數消費者應該會選擇到汽車百貨或大買場以包裝、價位或參考熱賣產品等方式購買,嫌麻煩的人則會交由專業技師決定,但這樣真的能挑選到適合愛車且品質良好的機油嗎? 相信很多人對於車輛保養、換機油,都是抱持著有換就好的觀念,或者只知道是換多少價位的機油,其他一概完全不知。其實這樣並不是正確的方式,因為你完全不清楚添加進愛車的究竟是何種機油,若其非適合愛車的產品,對引擎壽命來說是就成了慢性傷害。 |
|
合成 全合成傻傻分不清 首先,必須先了解機油的「等級」代表著什麼意義。目前全球國際機油認證機制大多交由API美國石油協會、ACEA歐洲汽車製造協會,及由AAMA美國汽車製造商協會與JAMA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所一同發起的ILSAC國際潤滑油標準認證委員會等的三大單位執行,他們專門負責潤滑油的認證測試並制定等級規範;這些單位主要是針對機油在加入添加劑後的清潔性、抗氧化、抗泡性、行駛3萬公里後穩定性等表現作區分,而機油在經過檢測後,便會依結果進行等級的分類歸納,其中API共有SA~SH、SJ、SM與SN等級數,目前SN為最高等級;ACEA等級以A1~A5區分,而ILSAC則以GF-1~GF-5規格,目前市面又以API作為機油等級判定指標為大宗。 |
|
不論任何品牌的機油其實都是基礎油與添加劑的組合,但是基礎油卻有等級之分,API將基礎油依不同精煉製造方式分成Group I到Group V等五種等級,也就是所謂的礦物油(Mineral)、合成油(Synthetic)、全合成油(100% Synthetic)與酯類油(Ester)等油種,當中以Group Ⅳ與酯類油種等級最高,其中酯類機油有著低溫流動點低、穩定性、抗摩性等都有著優異表現,但成本卻相對昂貴。 |
|
至於合成與全合成則具有一定爭議,所有的油品只要不是單一油種全部可稱為合成油,至於合成與全合成又該如何界定?舉例來說,70%的Group II油+30% Group III油加以混合,該稱為合成油還是100%全合成油?雖說只要是單一油種便可稱為100%全合成油,其中的Group II油與全部Group III油則都是100%全合成油,但這兩者之間卻有等級差別,由於100%全合成油給人等級高的認知,因此許多不肖業者便會以魚目混珠方式推出低價的100%全合成油。 |
|
Group I~Group V油種 Group I 傳統溶劑精煉出來的基礎油。 Group II 傳統溶劑精煉出來的基礎油再經過氫化裂解製成。 Group III 臘油異構化製程所鍊出來的基礎油。 Group Ⅳ 為PAO基礎油,是由乙烯經聚合反應製成α烯烴,再進一步經聚合及氫化而製成。 Group V 有機酯類油,是由有機酸與醇在催化作用下,酯化脫水而成。 |
|
機油番數含意 基礎油雖有一定的耐溫、抗磨與抗氧化等功能,但還是不足以應付引擎運作所需,因此在這基礎油便會添加5~20%各種添加劑加以強化,使其油品除提昇穩定耐溫性外,還具有冷卻、清潔性,抗腐蝕、抗銹等功能,也創造出複合式黏度指數。 至於所謂的黏度指數是由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機構所規範,有單級黏度與複級黏度,其中單級黏度分為SAE 0W/5W 10W......與SAE 20/30/40等,當中「W」為冬季Winter的意思,代表低溫黏度值與低溫流動性等表現,而無W則代表是高溫情況下的穩定度表現。不過單級機油不適用於汽車引擎,因此在基礎油加入添加劑後便可調配出同時通過低溫與高溫測試如0W/30、5W/40、10W/60等各種複級黏度機油,各種不同番數機油並無絕對優劣,需依不同環境與使用習慣做選擇;即便是同一番數機油,不同基礎油等級與添加劑比例都會帶來不同特性。 |
|
全球國際機油認證機制為由API美國石油協會、ACEA歐洲汽車製造協會、ILSAC國際潤滑油標準認證委員會等三大單位,目前以API最廣為人知。 以目前國內氣候環境與現行車輛引擎設計,0W/30、5W/30、5W/40是較為適合多數國內消費者使用的番數機油,不同番數會雖帶來不同特性風格,但耐用度在API測試下彼此間使用里程數並不會差異太大,唯一會影響特性及耐用度則是基礎油等級與SJ、SM與SN機油等級。 |
|
如何分辨優劣油 有此一說,台灣德國機油比德國當地還多,當然這是一句消遣玩笑話,但這也反映出目前國內充斥各種機油的狀況,然而在這情況下民眾該如何挑選油品便成為一門學問。 其實機油只有分合格油與不合格油兩種,不合格是指沒有經過國際油品機構認證,或油品等級與實際標示規格不符,由於酯類油成本昂貴,因此部分油品會用等級較低的油添加一小部分酯類油便宣稱為酯類機油。在選擇時,我們首先建議以國際知名與具有信譽的品牌為主,由於添加劑開發成本相昂貴,因此目前全球機油添加劑是由3到5家公司分別提供,許多小公司為了節省成本便會降低添加劑含量,甚至採用回收油進行販售。而對於油品是否經過API認證,消費者可以上網查詢(www.engineoil.api.org),若用品牌名查詢不到,也可向油品公司詢問會員編號,若無法提供油品品質來源就有待考慮。 |
|
基礎油有分Group I到Group V五種等級,也就是所謂的礦物油、合成油、全合成油與酯類油等油種。 另外挑選油品也可從包裝方面判別,由於部分國際品牌會在國內設立分公司,一般來說油品輸出應會採統一包裝,因此也可以查詢是否有單一番數等級油品卻有兩種以上不同包裝;這不只是價格問題,試想為何同一品牌、標榜同一等級番數機油卻有兩種包裝及價格?是否有可能是額外分裝的產品或其實實際等級根本不同? |
|
此外,也可以用聞的做為判別標準,合格油品通常會呈現清透且正常油味,劣質油或回收油則會呈現刺鼻燒焦味。價格也是一種辨別方法;低價油品有可能會是經過認證等級高的油品嗎?另外針對國內分裝問題,基本上從國外所引進的大桶裝機油普遍都是經過認證合格油品,但在國內分裝時難保業者不會從中動手腳。或許有讀者會認為那原廠保養廠提供的機油呢?汽車品牌與保修廠主要是製造與維修車輛,本身並未從事油品事業,因此機油也是向機油公司採購,但在多層成本堆疊與兼顧品質下,價格會比市面同規格油品稍貴。 |
|
正確保養觀念很重要 多數人在保養時會以價格作為油品選購指南,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觀念,我們建議你最好要了解知道所添加的機油是何種等級,另外也盡可能在一旁觀看保養過程,即便不懂流程,至少可以看見所選購的機油有確實添加。 |
|
目前API最高等級為SN,需Group III以上油種才能達到SN標準。 至於保養里程數也是許多人討論的話題,其中SN等級合格機油在API規範下,即代表通過3萬公里高速行駛測試標準。由於國外環境大多是以高速行駛,國內則是屬於低速走停環境,行駛相同的里程在國內卻需花費更多行駛時間,因此使用里程數便必須縮短並提早進行保養,大約以5000~10000公里作為區段進行保養較為理想,不過前提就是使用的必須為合格認證油品。 |
透過這篇文章,可以發現其實機油並不如你我想像的那麼單純,在選購時除價格外還需確認是否符合所標示的等級;用對適合良好的油品,能讓引擎發會最佳工作效率並延長使壽命。
|
許多合格油品會分別通過API與ACEA等不同單位認證。 |
|
不同機油番數有著不同的效果特性,最大差異仍取決基礎油等級。 |
|
國內許多機油業者引進國外桶裝油再自行於國內進行分裝。 |
|
使用合格機油與定期保養,能減少油泥產生同時並維持引擎健康壽命。 |
|
國內交通環境擁擠,行駛同樣里程但引擎運轉時間卻較國外來得久,因此須提前更換機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