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精神完全融入,體驗人駕馭車的不同境界!!
相信早在台北車展4代目Roadster MX-5亮相前,車迷們一定早在網路,或是書籍上看到該車的報導,與上一代NC系更是相隔了11年之的時間,也是台灣總代理自從二代目NB系之後,再度引進的全新車型,在Mazda近年主打的人馬一體概念下,4代目車型在駕馭上的確有著全新的感受,更快、更穩甚至更可以享受移動時光。
文/蘇祺文 圖/顧宗濤
Mazda MX-5 Roadster引擎本體:2.0L直4缸內直噴
引擎本體:Skyactiv-G 2.0L
最大出力:160hp/6000rpm
最大扭力:20.4kgm/4600rpm
0-100km/h:5.9 sec (海外媒體實測)
0-160km/h:16.2sec(海外媒體實測)
110-0km/h:48.2m(海外媒體實測)
變速箱:6速自排
全長:3915mm
全寬:1735mm
全高:1235mm
軸距:2310mm
前懸吊:雙A臂
後懸吊:多連桿
車身重量:1088kg
建議售價:129.8萬元
事隔15年時間
再度感動駕馭之魂
21世紀難得一見的輕量化車體,究極Breaking感受!!
4代目Roadster MX-5與舊款車型相比確實更加緊實,這次由總代理提供的車型為搭載17吋鋁圈的海外輸出版式樣,2.0升直列4汽缸Skyactiv-G缸內直噴引擎,經過海外媒體的實際測試,車體重量較1代目NA系僅多出45kg,實際測試4代目Roadster MX-5則為1047kg,與3代目NB相比更是減少了105kg體重,當然海外測試也有可能有測試上的誤差,基本上這個數據可納為參考使用。
|
這具Skyactiv-G 2.0升缸內直噴引擎,原廠160ps/20.4kgm的出力與日規相比多出了29ps/5.1kgm,根據海外媒體實測,6速手排車型更可在5.9秒完成0-100km/h加速,而日規1.5升多半外掛渦輪後也都以160ps作為性能提升標竿。 |
小型化車體與過去舊車型相比,車室內空間並沒有因此縮水,從車尾望去甚至更加厚實,不過車身尺碼感覺像是小了2m的程度,新設計的座椅造型,更是減少了駕駛與方向盤的干涉,相較於過去比較更適合亞洲人以外的體型乘坐,話雖如此不過以筆者182公分的身高而言,無法調整座椅高度其實還滿失望的,而後輪驅動車最棒的就是因為要置入變速箱及傳動軸,所隆起的中央扶手位置,駕駛可以很輕鬆的將手臂擺放在排檔頭上,當然如果今天試駕的是6MT車型,這個理想的操駕坐姿會更加明顯。
|
輕量化、低重心及以更向中間集中的引擎設計,都符合了動魂的需求。長3915mm x寬1730mm x高1235mm及軸距2315mm的尺寸,可說是歷代最短,卻又是歷代最寬的設定。 |
4代目Roadster MX-5當然除了乘坐空間更加舒適外,性能更是有所進化,目前除了日規車型是搭載131ps/7000rpm、15.3kgm/4800rpm的1.5引擎外,海外的所有車型都是與台灣相同採用2.0升本體,160ps/6000rpm、20.4kgm/4600rpm明顯可看出最大出力都較1.5升更早,根據這次東京改裝車展採訪日方人員指出,這是根據海外用車模式所做的設定,1.5升引擎注重的是油門的反應,而2.0升則是適合長距離的移動,不過實際踏下油門這具2.0升引擎的反應還是足以打敗台灣8成以上市售車,雖然可用轉速較低,不過20.4kgm扭力在僅有1080kg車體上,加速感覺雖然不如渦輪增壓車般強烈,但卻相當類似小排氣量搭配機械增壓的感受。
|
205/45R17吋的規格可猜測,原廠鋁圈應該為7J ET40設定,如果想要提升胎面幅度,依照這次日本改裝車展的實裝車來看,7.5J ET38將胎面提升到215mm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至於制動系統雖然不像國外有Brembo可選配,依照台灣改裝廠開發速度,應該相當快就有得改。 |
另外駕駛位置被分配制車輛中心位置,營造更完美的重心配置,車體部分71%採用高張力鋼板(3代目58%),確保在追求輕量化同時保有車體剛性,實際在山路試駕,穩定的出力讓人就算關掉防滑系統車尾能然保持穩定的循跡,底盤部分雖然台灣無法像國外有倍司登避震器、BBS鋁圈或是Brembo卡鉗可以選配,偏軟調的避震器其實也還算夠用,如果太硬是否會導致後輪循跡性降低也不無可能。
編語
這次剛從東京改裝車展回來,就被通知試駕4代目MX-5時間上其實相當匆促,前一天原本還在想要動員甚麼車來做捉對,不過最後則是作罷,不知道什麼念頭就是想要整天不停地開車,好好的品嘗這個睽違台灣15年的車種,與筆者過去擁有的S13、S14渦輪後輪驅動車很不同,踏下油門不用擔心車尾擺出的個性並非引擎沒力,而是可以感受到輪胎與地面間的溝通,每一個腳印都是那麼紮實,但卻又不會帶給駕駛任何壓迫感,對於即將邁入40歲的筆者來說,這似乎是個與過去愛甩、愛胚車做區隔的新選擇?
|
基本的恆溫空調都有,中央扶手最前方還有一個大約可擺放約4.7吋的智慧型手機,不知道是原廠的貼心還是真的只是剛好,排檔座下方的Sport鈕則是僅有運動及一般兩種模式。 |
|
座椅設計則是偏向舒適為主,腰部及腿部並沒有特別運動化,整天開下雖然不會腰酸背痛,但不能調整高低的設計,筆者182公分的身高有點不好找到最佳駕駛姿勢。 |
|
6速自排設定可透過方向盤上的換檔撥片切換檔位,原廠限制程度也還算可以,檔位與檔位的銜接也就是普通的自排變速箱而已。 |
|
中控台上的螢幕及扶手上的i-Drive,相當具有現代感,不過功能上則是較為簡單,並沒有提供車輛設定上的服務。 |
|
敞篷的開閉都採用手動設計,除了可減少電動馬達帶來的重量外,日後的維修也變得更佳單純,使用上也僅需一隻手就能搞定,筆者給予正面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