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eb Option
記得在西元90幾年左右,在龍潭賽車場及路上都還可以看到K11 March的奔馳,移植日規將近100ps左右的引擎,搭配不到一噸的車體重量,在當年其戰力也算是數一數二的戰將,不過到了較新的K12車型誕生後,雖然日本方向還是持續有再推出K12統規賽,台灣這的媒體也持續在鼓勵小資玩車,不過K12卻依舊是沒有承襲K11的熱潮,基本上會購入K12的車主多半是以代步為主,到2019年還是冷清清。
持續上一輛甩尾式樣的K12,這輛由日本兵庫縣Pitroadm所打造的K12,基本上也還是以街道使用便利性為出發點,看著歐系小車的小排氣量缸內直噴+渦輪增壓來襲,雖然大概都是僅有120-150ps左右的出力,但內燃機與傳動系統的新科技,基本上K12就只顯得自己又慢又耗油。
因此在維持原廠引擎不做任何強化下,Pitroadm替該車施以了雙增壓的設定,
基本上就是「低速機械增壓、高速渦輪增壓」的簡單設定,主要就是為了要滿足車主喜歡那種全區域扭力的感覺,渦輪機是國內也常見的TD04-11B規格,機械增壓則是具有電磁閥可自由開閉設計的Trust產品。
其實車主最早僅是裝上TD04-11B渦輪機而已,因為渦輪那種特殊的貼背感與自己喜歡的那種大排氣量NA特性有蠻大的落差,才興起了機械增壓負責低速區塊的想法。
這具就是Trust製的機械增壓本體,過去也常在Swift M15A上看到,前端黑色的電磁離合器設計,就是冷氣壓縮機上那個道理,可以讓車主自行切換跳離(off)或是吸住(on)的模式。
施以雙增壓後明顯的驅動輪抓地力不太足夠,因此換上改裝的葉子板,藉此加大前輪寬度來換取更好的驅動力。
而最後結果這具CR14DE引擎,在0.6bar時就能做出170ps的最大出力,雖然低速區域扭力反應稍嫌不足,不過中間區塊開始就能享受到強烈的激素感,這就是傳統小排氣量噴射引擎搭配渦輪增壓的結果,當然車主希望的大排氣量自然進氣感,就需要這具Trust機械增壓來輔助,在加大了進氣歧管及冷卻系統後,最大動力雖然僅較渦輪增壓多出了30ps左右,但低速與渦輪介入時的銜接則是不在那麼突然,良好的結果也算是替車主圓了一個小夢想。
原廠引擎搭配這具渦輪機時,0.6bar低增壓設定下就有了170ps的最大馬力,不過小排氣量引擎的廢氣累積速度畢竟較慢,出力的落差感讓車主感到不是很舒服。
為了容納雙增壓帶來的大量空氣,進氣歧管也被改為120φ的加大尺寸產品,進氣管路也從50φ加大到60φ的尺寸。
三層鋁合金水箱是沿用AE111的改裝品,不過有點干涉到K12原廠引擎腳的腳座,稍微修改一點後即可安裝。
全車並沒有什麼誇張的空力套件,其實雙出排氣管也只是車主自己的喜好,如果把場景換到台灣,基本上這樣的外觀也不太會有什麼不方便,當然定檢驗車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