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電動車好用又好開,唯一的難處是充電站不好找。電動車的龍頭企業-特斯拉,年初公佈充電站的擴展計劃。目前全球已有「逾 4800 個站點,它們並計畫在明年底,讓站點數翻倍,以迎合2018 下半年將大量生產的 Model 3 需求」。現在台灣市場也被特斯拉重視,「在台建置的"目的地充電站"已經遍佈14個縣市,總共有超過80個地點,250支的"目的地充電座"」 (MoneyDJ新聞)。
如果在台灣,就只有特斯拉一家在擴展充電設施,無論它多努力,近期內也不會達到2000座。充電站是一種基礎性的公共設施,今後的電動車發展必不可少,如果缺少這些設施,民間的電動商品和服務,都將難以順利提供給消費者,所以充電站的擴充,應該是單一企業解決不了的難題,這種事就該交給政府去做。我們可以想想,今天在台灣,加油站的數目,已經達到2400多座,這才讓我們能夠放心的在全國開車,而充電站的佈點,應該也是如此,才能讓你我安心的使用電動車。
大陸已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和銷售市場。光是2016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就占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中時電子報)。更令人吃驚的是中國官方表示,「大陸已開始研究傳統燃油車的退出時間表,並將逐步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燃油車」。那麼隨之而來的充電站問題要怎麼解決,國家立法雖然很快,但國家的法律並不是萬能,大陸市場那麼大,可以是說普及就普及的嗎?
大陸政府明確規劃,2020年電動汽車要達到500萬輛,車廠都在拼命增產,但用車人也有不少的擔憂和困擾。問題還是多集中在於充電站。大陸非常著名的央視「走近科學」節目,最近採訪了一些大陸的老百姓,就發現充電站在生活中不方便的一面;大陸住宅區裡的充電配套設施,都比較老舊,很多都跟不上電動車電池的進化,一位電動車用戶,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用APP尋找附近的充電站,也就是說「每天要為它發愁」。車主在附近走了一圈,會發現大多數充電站都被佔位了,一個「慢充樁」,充電一台車要花十個小時左右,所以車主每天開車回來,就把車停到外邊充電,再走路回家睡覺,第二天還要提早起來,再走回到充電站,這樣的生活真的不方便,也不應該再持續下去!
在「走近科學」節目裡介紹的中國深圳,充電站的運營商雖然很多,但找錯了地方,你還是充不了電,因為需要註冊、又要密碼,還有的充電站只針對固定的客戶,最後辛苦的找到快充樁時,還要再等兩個小時充電,而這邊可能已經離家很遠了,哪裡都不能去。「早期的充電樁沒有統一標準,導致很多樁和車並不相容,從而引起很多誤解」。另外,為什麼充電樁不多設,慢充樁和快充樁為什麼並存?這在節目裡也提到了,在電動車發展的過程中,一般充電樁,就是利用交流供電網建立,建立成本及電網用電負荷都較低,但充電速度慢,一般稱之為慢充樁,而快充樁目前是規劃來增加電動車續航里程而用,它是直接提供直流電給車上動力電池,充電速度快,但相對建立成本及對電網用電負荷大,所以目前的規劃還是慢充快充並行。
總之充電不順心,是所有的電動車車主都傷透腦筋的問題。「不管什麼電動車,需要多少電,就能給多少電」,這樣看似合理的概念能否實現,就決定了電動車的未來,現在有個被稱為「柔性充電樁」的技術產生,「它能夠根據電動車的需求,自動匹配車輛所需的功率,使設備的利用率極大地提高,同時消費者的體驗也會改善很多」,這技術等於將充電站升級了,所以新技術的問題,可以用新技術來解決。充電站在大陸得到政府的積極參與以及規劃,也許慢慢可以從中找到我們渴望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