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太貪婪嗎?
最近又發生許多靠中古車平台詐騙的社會案件,簡單把問題盤整,原因不外乎賣家利用低價及制式詐騙技倆引君入甕,買家則是貪便宜誤入佈局。而爆發的案件中有幾件是長期性經營,同時詐騙人數高達數十人、金額達到數千萬,其中高學歷知識分子也占比不少,這是甚麼原因?真的是消費者太貪嗎?還是有其他問題?
分類廣告是詐騙溫床?
在前幾期的文章中,我們所提到的分類廣告網路公司現階段仍如火如荼的發展,但同時也出現經營上的盲點。一般而言,分類網路公司有了流量與知名度後,開始對賣家收取刊登費用,其中包含房屋網、中古車網、人力網......舉凡在線上無法成交的商品,通通列為分類廣告網站類型。
此類網站的管理機制多數用一些可以被造假的資訊來做認證,能夠辨別賣家真實身分嗎?看到詐欺案件不斷增加,答案顯而易見。辨別資訊的真偽,僅用簡單的網路思維管理肯定行不通。
|
問題不在機制在於行情 |
這幾起中古車詐騙案件的源頭,都常態指向某些固定平台。筆者也進入網站瞧瞧,才發現真正的問題。
這些網站有許多管理方式,例如查車、店家認證、客服審核......等,基本上能做的都做了,甚至又提出實名認證機制,看來是為化解汙名、解決部分問題來著。但關鍵是,如果這些功能都能奏效,那為何還會有消費者被詐騙呢?
原來平台將有管制與沒管制的物件放在同一籃子,差不多的商品、差不多的店家、提供差不多的服務,消費者在選擇時,肯定會從價格低的開始看,也造成黑心賣家的機會。
|
有些車商通過實名認證,也查車在店,也經客服審核,但價格卻是低得離譜,目的是先得到電話,說服你到現場,不過一定是賣別台車。而有些車商沒有詳細地址、沒有正確店名、卻有十足花招的吸客文宣,也是用超低價集客,騙客邏輯都是一個道理。 |
決定中古車價格有三個重要元素,年份、里程、車況,而消費者在選擇時,物件的比較基礎應該架構在真實的數據上。特別是中古車有一車一況的特性,貴有貴的道理,便宜也有邏輯。如果平台無法依標準有效監督行情,不實的價格才是中傷這產業的亂源。
不過,不實價格問題不是不能解決,關鍵是平台業者是否願意「真實」面對。說白的,廣告物件數量跟營收是息息相關,改不改是企業良心問題。所以網站公關還是可以大喇喇說,刊登是賣家行為,跟網站無關。
|
Amazon開始賣中古車 |
以上的問題,有些先進市場是深惡痛絕,也慢慢有了不一樣的演進,值得我們仿效。
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Amazon)在日本開始做中古車線上賣車。Amazon電商平台跟以往的廣告平台完全不一樣,電商是要負責到底,廣告只不過是參考信息且並不負責。如果兩邊平台都有足夠的台數,消費者到底會選擇哪一個?另外,Amazon對中古車也有一套賣車的標準,例如 :
第一,提供一年的保固,足以判斷物件的安全性。
第二,消耗品都要事先更換好。
第三,刊登物件都是沒有維修過的經歷(車架完整沒有修理過)。
第四,日本全國有實體店以及維修保養廠對應交易。
第五,它的價格是總金額表示(含車價、稅金等相關費用)。
不過上述的條件都不是Amazon來承擔,而是由一家日本中古車上市企業Nextage負責。當然這家企業的意圖是通過Amazon平台打造全國性的知名度,我們仔細想想,消費者一般不會去看企業的財務報表,大多數人的反應是看到什麼,就認定為什麼。
在離家附近看到好大的中古車零售店,在規模、水準及效率都是他的眼裡第一名,而且在最大的電商網站上有自己頻道的,這些足以讓消費者感覺到Nextage就是第一品牌。這就是它所要的效果。
|
您可能會說,車價那麼高,線上刷卡交易會有困難?是的,所以他們賣的是一張一萬日幣的優先承購權票?,消費者可以先刷卡取得購買資格,之後到線下賞車,滿意後再完成交易。當然只要不喜歡,可以在線上刷退,意思是購車訂金是交給值得信任的平台,而非賣家。如此一來就增加買賣間交易的信賴程度,擴大量能。 |
|
線上賣車可行嗎 |
Amazon從一開始的一千多台車,到現在銷售上萬輛車,而中古車企業搶破頭來尋求合作,用方興未艾來形容也不為過。
不過在日本又有另一家平台以新型態開啟電商機制:樂天購物與日本第一汽車平台Goo合作,由Goo擔任唯一賣家,將車源串連至樂天銷售,Goo整合龐大周邊資源帶給消費者更多選擇,這模式目前也頗受好評。
兩大平台都用更好的條件競爭,以更安全的方式營運,所以買家積極到線上選車、購車,而傳統平台與車商擋不住趨勢,紛紛從善如流,市場因此得到正面循環,中間受利最多的還是消費者本身,消費者別輕忽行動的力量。
今後的時代,網路的普及與便利性會不斷提昇,如今我們卻還困在不實廣告的低級問題中,明顯沒發揮網路使用的優勢,與正確運用能帶來的商機。經營大型平台是企業軟實力的發揮,關鍵是對產業了解,及如何以誠信商道作為企業存在的唯一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