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的,汽車已經成為現代每個人生活的一部份,但也因為如此,車禍事故亦也隨之而來成為人類的 夢魘,尤其當車子的性能愈好、車速愈快,車禍發生的機率也愈高,因此為了保護汽車駕駛者與車內乘員的安 全,「安全配備」的研發推出,則成為了所有車廠最重要的一環。從最初車體安全結構、SRS輔助氣囊、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以及ESP動態穩定控制系統等,到現今高端科技的預警式主動煞車防撞系統及車側盲點偵測警 示系統等安全配備的推出,皆是為了避免車禍事故的發生以及降低人員在事故中受到傷害的程度。以下讓我們 帶你回顧一下,汽車安全配備的進化歷史。
1971年 - SRS輔助氣囊
在1971年Ford便開啟了SRS輔助氣囊的實車試驗,而到了1974年,GM更率先推出搭載SRS輔助氣囊的量產車 款。不過真正讓SRS輔助氣囊成為行銷利器,則始自1980年發表的M.Benz S-Class,隨著各家車廠的跟進,加上 各國政府為此頒訂的新法規,方使SRS輔助氣囊成為如今多數新車上的標準配備。
1971年 - 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早在1971年,TCS循跡控制系統就已經出現在Buick的量產跑車MazTrac上頭,不過真的 讓這套系統發光發熱,則是在90年代的一級方程式賽場上,而後又因效能太過卓著而遭禁用,如今,幾乎所有 新車皆配置有TCS作為安全屏障。
1978年 - ABS防鎖死煞車系統
1978年,德國Bosch率先發表縮寫為ABS的防鎖死煞車系統,並使用在M.Benz品牌旗艦S-Class上,也因煞車系 統對於行車安全至關重大,而後陸續追加EBD電子煞車分配以及BAS煞車力道輔助等煞車相關輔助系統,不僅 令煞車動作更加確實,同時有效強化制動效率。
1987年 - ESP電子車身動態穩定系統
1987年,由Bosch與M.Benz攜手研發的第一套ESP電子車身動態穩定系統問世,而到了1995年,首款搭載ESP 的量產車S-Class開始銷售,短短四年時間後,1999年ESP已成為M.Benz全車系的標準配備,要說賓士為ESP之母 ,應該不會有任何人反對才是。
1995年 - ACC主動式車距維持巡航系統
早在1995年Mitsubishi便推出以雷射測距的主動車速控制系統,不過目前主流的雷達感應主動式車距維持巡航 系統,則源自1999年由M.Benz搭載於S-Class與CL-Class上頭的那套,而今許多品牌都已配備功能大同小異的ACC ,高速巡航時因此更加輕鬆也安全。
2000年 - LDA車道偏移警示系統
由美國交通資訊處理商Iteris於2000年所開發,裝置在M.Benz貨車頭Actros上的LDA車道偏移警示系統,堪稱 全球第一套類似的主動安全防護機制,而隨著愈來愈多市售車擁有此配備,加上衍生而來的車道偏移修正功能 ,更加強化了LDA的主動以及全面性。
2003年 - PCS前方撞擊預警煞車系統
追溯最早與PCS前方撞擊預警煞車系統概念相似的機制,莫過於2003年Honda所推出的追撞減緩煞車系統 (CMBS-Collision Mitigation Brake System),而一如其他主被動安全配備,PCS前方撞擊預警煞車系統也依各家車 廠的命名習慣而有著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或者Collision Mitigating System等不 同的稱呼,不過論及功能與作用則幾乎完全相同。
2007年 - BLIS 盲點偵測系統
行車時左右與中央後視鏡之間的後方視線盲點,一直以來都是汽車工程師極欲克服的課題,而在2007年裝載 於Volvo S80上頭的BLIS盲點偵測系統正為此應運而生,其原理是利用攝影鏡頭辨識後方盲區內有無來車,以之 作為駕駛者切換車道的參考。
2012年 - RCW後方來車預警防撞系統
多數品牌都把前方撞擊事故視為需優先處理的安全防護問題,不過在2012年的Audu A6上則有了不同的見解 ,針對後方來車防撞預警的部分,這間德國品牌研發了Psr機制,又稱RCW後方來車預警防撞系統,可在後車快 速接近時自動開啟雙黃警示燈以之提醒,若距離繼續接近系統評估即將發生碰撞,則會執行預縮安全帶等有效 減輕人員傷害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