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和各位說到90年代後期,日本進入到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長期不景氣,但令人不解的是,汽車普及率卻是呈現反常的直線上升,到底原因是如何?
一般而言,某項事物邁入普及化時,通常具備著二種指標供研究參考:第一種是「個人普及率」,以個人使用為單位,我們以大家最常用的手機為例,在日本早期手機市場,由於男性在外長時間工作,以致隨身手機通訊需求大為提升,之後,再衍伸到女性上班工作者,以至於家庭主婦、學生、孩童、老人。第二種則是「家庭普及率」,通常以複數人口的家庭為參考單位依據,例如共同使用的冰箱、洗衣機、電視…等,這些家電用品在日本的普及率也具備著高度成長特性!
讓人感到興趣的是,日本人口數是處於一個成長停滯的狀態,然而家庭戶數的統計,卻出現增長的有趣現象,和目前台灣狀況如出一轍。究其原因,例如孩子長大後,離開父母居住地,到外地念書、生活,新成立一個獨立家戶,「一家一台」的屬性產品就會有增加的需求;此外,現今社會三代同堂的家庭越來越少,大多獨立在外成家,也促使家庭數的增加,呈現出一種家族走向個人時代的現象。
企業受盡經濟不景氣之苦,對於這種現象演變,自然會善加利用,相繼擬定出符合社會趨勢的行銷方案。像是藉由下調商品單價,並推出個人化的特性商品,以增加個人或是小戶數的使用誘因,舉例汽車行業,就藉著這股趨勢,有效增加了汽車個人使用率和銷售數。下一集,我們將更進一步了解我們真正的主題:汽車。(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