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個人賣車 車商賣車 登入
找車網首頁

傳奇起點 1965 Ford Mustang Revived

資料來源:Goo 車訊網     2014/10/11
分享至  
文 陳峻毅 / 圖 Peter Wang
美國,是個以汽車和電影立國的社會。在戰後的年代,以著名戰機P-51為名的Ford Mustang,隨著這個國家的繁榮而成為電影中的神話符號。Steve McQueen駕著GT 390在街道追逐的畫面,造就了「野馬」在美國汽車文化中的Heroic Car形象。近年來,「硬漢形象」似成為野馬熱的核心崇拜。然而,卻有人默默追溯傳奇的起源,在台灣悄悄地讓一部稀有的1965年初代Mustang,經過曲折的拯救、修復、改造歷程,重現了Mustang故事的迷人序章:Totally Revived in Taiwan!最近這些日子,只要一說起野馬,大概多數人都會在心裡浮現幾個關鍵字:「肌肉車......玩命光頭......兇喔!直線加速......燒胎啦!」這些,是野馬,但野馬,不只是這些。


為了贏得人們的熱愛
時間拉回到1962年,當時由副總裁Lee Iacocca主導、Ford經營者們組成的開發委員會Fairlane Group,原本是企圖打造一部性能跑車,以迎戰GM生產的Corvair Monza,並取得跑車市場的領先地位。首席設計師John Najjar Ferzely是一位二戰軍事迷,他以活躍於歐洲天空的美國戰鬥機P-51 Mustang為此車命名,不過,此車可不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模樣......這部稱為Mustang I的原型車,採取了中置引擎、後驅雙座設計,搭載了德國Ford提供的1.5升、可輸出109hp的V4引擎;除了採用4速手排之外,它還裝置了賽車用擋風玻璃,以及防滾護桿。簡單地說,它是一部以賽道操控為設計核心的公路純跑車。


Mustang I搭載1.5升、可輸出109hp的V4中置引擎,並採取後驅雙座設計。除了採用4速手排之外,它還裝置了賽車用擋風玻璃,以及防滾護桿。
雖然當時的F1車手兼試車員Dan Gurney在1962年F1美國分站正式發表Mustang I時,以此車跑出了僅比F1賽車稍慢的單圈成績而震撼全場,但Ford最後仍決定為了更寬廣的市場目標,而將量產的Mustang修改為2+2座位的車身設計,並與中型房車Ford Falcon共用底盤。同時,引擎編制也漸次改由2.8升直6到4.7升V8等5種規格組成。在Joe Oros的設計團隊精心繪製下,Mustang獲得了它的軀體輪廓。1964年4月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上,Mustang首度以其絕美身形、細膩設計和親和售價驚艷了世人。當天結束前,Ford已接下2.2萬張訂單,而Mustang則為美國汽車奠定Pony Car這個獨特市場的設計基礎。


水箱護罩上輪廓鮮明的立體野馬廠徽,是特立於其他車廠的獨特設計,也是象徵美國獨立自由精神的圖騰。
野馬:一種精神而非一部車
行文至此,想必讀者大人必定有些幻滅。原來身為Pony Car始祖的Mustang,竟不是像那些狂熱者所言,是帶著堅持被設計成如此「美國化」的;同時,它的初始規格雖也有大排氣量,卻可是一點也不「肌肉」。當時對純跑車和賽事充滿雄心的Ford顯然能夠以Mustang I為基礎,造出媲美Porsche 911(於1963年問世)的高運動化跑車,然而最後卻捨棄運動性、改採房車底盤的決策,其實是為了市場的折衷考量(別再說美國人不會做超跑了)。另一方面,初代Mustang的入門款不僅搭載的是直6引擎,而且馬力不過才101hp,完全跟「Manly」扯不上邊。

立體造型的內凹式圓形頭燈,可說是Pony Car的視覺標籤,而穠纖合度的電鍍保桿,則流露老美式的奢華感觸。
自由時代沒有性別差異
事實上,所謂的「肌肉車」(Muscle Car)其實是近20年出現的詞彙,用以形容動力大幅強化後的美國V8雙門Coupe。而第一位為Ford投入此事業的Carroll Shelby,當時還因為某版以女性為訴求的初代Mustang廣告,笑稱此車是女秘書用車(Secretarys Car)。然而筆者認為,當初若沒有Ford決定改變Mustang的定位和設計,或許就不會有日後深具美國特質的Pony Car黃金時代,更甭談什麼Muscle Car了。為什麼把性能規格降低,反而造就Mustang的大受歡迎呢?「美國人不愛複雜的東西,他們喜歡單純的馳騁。」車主如是表示:「雖然福特在1964年就開始生產野馬,但所有該年的野馬都是掛1965年式,包括我這一部。其中有一批在1964年8月前生產的野馬,雖然跟Falcon共用更多零件,但卻在古董車市中價格不菲,也就是野馬迷所謂的『Mustang 1964 1/2』。」對Mustang歷史相當透徹之餘,車主透露Mustang的價值首先是在於車身的設計,它的線條流露著專屬於60年代的自由精神,而在美國寬闊綿延的公路上,這種精神是不分性別的。

輪圈改裝為17吋規格,以電鍍效果來突顯美式調性,並將全車的制動系統全數更換為碟式煞車,以提昇操控上的穩定與安全。

車尾末端的上翹側擾流,與後保桿形成一體的輪廓,而直立三聯矩形構成的尾燈,則成為日後Mustang的設計傳統。
人民的跑車
望向這部Mustang的車頭,深覺水箱護罩上輪廓鮮明的立體野馬廠徽,在那個年代想必是嚇壞一票歐洲車廠的獨特設計(Mustang一詞源於墨西哥語,指的正是15世紀西班牙人帶入北美洲的馬匹之野生後代)。從這個象徵美國獨立自由精神的圖騰開始延伸,筆者驚訝於此車每個細節設計之精彩。無論是立體造型、日後成為Pony Car視覺標籤的內凹式圓形頭燈,還是穠纖合度的電鍍前、後保桿;不管是水平筆直中細膩變化的側面輪廓,還是從頭燈側面貫穿車門、一氣呵成延伸至後葉子板、肌肉感十足的折線,抑或是繞過上翹的車尾側擾流而乍現的直立三聯矩形尾燈。這些,連同那再現野馬廠徽母題的正車尾油箱蓋,都揭示著相同的設計理念,那就是:打造出任何人都有能力享受的馳騁美學,以及在美國筆直的公路上展現的自由價值。


無B柱的車窗設計,讓車側以橫向筆直平行線條為結構的設計輪廓,更饒富俐落大方的美式作風。
「那個時代,又快又美的車子貴得很,而便宜的車子不會跑。但是,福特在日漸富庶的60年代率先打破了這條界線,就像他們一直在做的那樣。」的確,若說Ford創造的Model T讓每個美國人都能擁有汽車,那麼當年Mustang的意義便是讓他們都能擁有一部漂亮的跑車。這個精神至今不變。聊著聊著,我突然從沉醉的歷史緬懷中醒覺過來:「我此刻可不是處在1965年啊!但這部車卻能如新地重現彼時......」這一瞬間,我才真正開始感受到車主笑容裡的自豪與堅定的光彩。
 

再現野馬廠徽母題的正車尾油箱蓋,為全車的細部設計作了最完美的收尾。
沒有純種的野馬
記得許多野馬迷說過類似的話:「我喜愛野馬,不只是因為它帶給你什麼,還因為它預留了沒給你的。」欣賞著此車亮潔如新、完整無瑕,卻適度注入改裝巧思的每個細節,我想,對於能夠把這部Mustang完全復活的車主而言,這句話的意味是十分清楚的。如今從我們的歷史視野回顧,已然成為美國自由精神形象的初代Mustang(1965~1973),無論細分成多少車型,其自Shelby以來樹立的改裝傳統,早已深化了「野馬」這個名字,對名廠純正血統嗤之以鼻的意趣。

引擎蓋底下搭載的是代號2JZ-GTE、可輸出280hp的Toyota Supra Mark IV 3.0升直6雙渦輪增壓引擎。

 

換心‧復活
就像眼前這部充滿故事性的1965 Mustang,從它自前車主車庫中的塵封狀態重見天日的那一刻開始,就是在原味重現與高度改裝之間,走著平衡的鋼索而復活過來的。原來,此車是前車主的老祖母在當年買下的新車,及至流傳到前任手上時,卻因為無暇照料而被棄置在車庫多年、甚少發動。車主回憶當時車輛到港前,並未過問實車狀態,但所幸至海關時發現車輛基本結構良好,只是無法發動,於是他便帶著工具和油管至現場趕緊修復後,這才完成實動領車。本身從事汽修廠的車主,從彼時便找盡各種管道覓得原廠零件,對於原廠設計與台灣用車環境不符的部份,便加以進行改裝。如此,一點一滴地喚醒這匹沉睡的Mustang。可別以為「修復+改裝」就等於土法煉鋼(俗稱土砲)喔!仔細觀察那光可鑑人的亮紅色平滑漆面,以及不見半點銹斑的電鍍配件,都透露了車主的高完成度標準。打開引擎蓋,底下是最驚人的改裝心血:代號2JZ-GTE、可輸出280hp的Toyota Supra Mark IV 3.0升直6雙渦輪增壓引擎。難怪,我怎麼也聽不出美式單凸的聲浪。事實上,為了將這顆引擎裝進1965 Mustang的引擎室,車主還特地將原廠的前避震上座整個移位,同時連帶將傳動也完全更換。其他包括冷卻系統、管路、電系,甚至懸吊等,也一併做了異種融合。

充滿古典氣息的奢華內裝,由皮革、電鍍飾板和鋼琴烤漆所交織而成,車主的堅持與一絲不茍的態度,足可令人感動落淚。

以紅色為基調的三色皮椅,在豪華感之餘,也賦予此車一股屬於60年代的大氣與俐落觸感。
動與靜:技術vs.藝術
發動引擎小試一下,發現這樣的設定絲毫未有違和感,反而在低速時既能擁有足夠扭力,在高速時又能夠有更豐沛的延展性。算是駕駛過不少美國車的經驗告訴我,這樣的馬力要是換成美國傳統V8 OHV引擎,至少也要到5.7升的油耗才換得來。車主透露,此車對前、後軸也進行了強化,因此在側向抗扭剛性方面,也較原廠更佳。若要說這樣的改裝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大概就是少了Pony Car的聲浪吧?老實說,能在渦輪作動時擁有如此強勁的加速感,同時省下大筆油資,這樣的犧牲我可以接受。

白色三幅式大凹方向盤,透出六環儀錶板的華麗電鍍效果,在洗練中勾勒出大美國時代的自信質地。

電鍍排檔桿在珍珠白色的鞍座襯托下更顯低調奢華,而為了符合操作上的便利性,車窗則改為電動型式。
為了避免閒雜的干擾,我們特意開車到隱密的郊區拍攝車輛──畢竟這部紅色野馬在台灣的任何馬路上真的都太過顯眼。然而,過程中仍間或有民眾駐足或駐車觀看、甚至忍不住拍照。這也難怪,瞧那無B柱的俐落車窗設計,以及從窗戶探見、滿溢古典氣息的奢華內裝,其由皮革、電鍍飾板和鋼琴烤漆所交織出的動容唯美,足可令人落淚。以紅色為基調的三色皮椅,與白色的方向盤和中控檯相互呼應,而六環儀錶板的華麗電鍍效果,更延伸至中央鞍部的排檔桿。為了符合當代用車環境,此車換上了電動車窗,而後行李廂內的音響,更以透明壓克力的野馬廠徽飾板做出點睛之效。如此的手筆,讓此車以藝術品般的格局,展現了經典與當代的交融。

後行李廂內的音響,以透明壓克力的野馬廠徽飾板做出點睛之效,也為整體的古典氣息帶入些許年輕風格。
馳騁方是自由
確認似地問車主一個我早已有答案的問題:「你在這部車上所花費的,應該可以買一部超跑了吧?」他從容地微笑,只吐出幾個似是慣用的字:「事情大概就是這樣吧!」其實,從這部野馬標示著出廠年份的車牌號碼,便可知悉他在此車上所花的金錢、時間,以及精力。這個男人的低調作風,與這部野馬的美艷身形,形成了既是強烈對比、又十分協調的畫面。我想,也唯有如此心無旁騖的精神,方能讓一部有著半世紀車齡的美國老車再次復活吧!

讓傳奇繼續跑下去
一切拍攝工作完成後,我和攝影師頗有默契地目送車主和這部Mustang離開。返回台北的路上,這位專心為Mustang捕捉細膩畫面的乘客終於打破沉默:「你覺得他這部野馬會不會哪天又換主人?」其實,我知道這部車讓同是老車愛好者的他十分心動,不過關於這個問題,我已打趣地詢問過車主了。他的說法是,這部車應該會一直留在身邊,除非等傳承給孩子時,他們和那位前車主一樣無暇照料。對於這樣的說法,其實我應是心領神會的。一部老車,尤其是像Mustang這樣一部以為了自由奔跑而生的動物命名的車,如果只是靜靜地被保存在車庫或客廳裡,即使經常擦拭得乾淨、保養得完好,也仍是一種糟蹋。這就像老車是否該保持原汁原味的問題一般。我想,只有對於「收藏家」而言,老車的原味保存方是價值所在。至於對於單純熱愛老車的人們而言,能夠自由地馳騁在道路上,是比任何事都還要重要的。在Ford Mustang歡慶其50週年的此時,本刊謹獻上這篇報導,向台灣的每一位野馬迷致意。GO - BABY - GO!

 
分享至  
掃描QRCODE用手機看這頁
©2024 FindCar -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