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發現後開始普及
初期汽油引擎的車輛價格相當昂貴,當時只有貴族與好野人才有辦法擁有,大家也知道這些人的面子比任何都重要,因此開始了汽車的競賽,也因為這樣才有了目前世界最高峰的F1賽事誕生,當然這期間內也包含了蒸氣及電動車的互相較勁,伴隨著1897年發國賽車最後由汽油車取得勝利後幾年,美國發現了超大油田後,並且伴隨著蒸氣車與電動車當時期技術始終無法突破下,汽油引擎在20世紀初頭開始大爆走。
其中汽油引擎能夠大爆走的關鍵,就是在於1883年時英國工程師Frederick W.Lanchester發明了化油器,有效的將汽油施以霧化讓油與氣可有效混合進行爆炸,才使的日後的汽油引擎順利運轉。
噴射真的是噴射機
更準確的燃油控制
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類正式邁入安定期間,許多原本都是製作飛機的廠商,被國際下令禁止再去製作飛機,有鑑於當時人們對於車輛的需求提升,
因此大家開始轉型到汽車上,大戰時使用在飛機上的科技,開始大量轉移到汽車上,這個時候「噴油嘴」的出現再度改變汽車的引擎科技。
|
雖然英國工程師Frederick W.Lanchester並不是內燃機的發明者,但是如果沒有他發明了化油器,汽油引擎根本不可能順利運轉至今。 |
|
1960-1970年代,機械式噴射系統正式使用在保時捷、賓士、BMW、標誌及蘭吉雅上,利用與進氣閥連動的離心力泵浦來控制油量,1967年Bosch的D-Jetronic誕生,利用壓力Sensor來測得吸入空氣量多寡,搭配進化的電腦運算模式下,一舉改善燃料浪費或是不足的問題,也是汽油引擎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進化。
|
伴隨著電子系統的進化,電子化的噴射系統更是可透過多個部位的Sensor來判斷所需油料,也拜電子化ECU所賜,Tuner可以透過「撰寫」來變更出力特性。 |
|
|
世界第一輛搭載電子噴射的汽油引擎車,就是在1967年時由VW所生產的1600 LE/TLE兩款車型,最大動力更是從機械式噴油嘴的54hp提升到65hp。 |
|
|
電子噴射系統的另一個關鍵就是汽油泵浦,目前汽油泵浦也已經進化到無刷設計,並且可透過ECU設定每個區域所需要的瞬間流量。 |
|
|
目前市售的性能車系9成皆使用上缸內直噴系統,唯獨東瀛戰神GTR R35還是維持傳統噴射引擎,畢竟缸內直噴目前還是有許多先天上的缺陷。 |
|
你一定不知道的事情
其實我們只用了三成功力
燃料熱能損失計算如果以100%去計算,其實真正轉換成可使用動力大概僅剩下2-3成,這也就是所謂的「熱損耗」。
燃燒全熱能:100%
有效工作:20-30%
機械損失:5-10%
放射損失:1-5%
排氣損失:30-35%
冷卻損失: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