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3 vs. Nissan Tiida vs. Subaru Impreza vs. Ford Focus vs. Mitsubishi Lancer
從國產改為進口的全新Mazda3究竟實力如何?我們找來了橫跨國產與進口的兩派競爭對手,藉此仔細檢證全新Mazda3的實力。
Mazda3 2.0 頂級型
建議售價:88.9萬元
平均油耗:15.9km/L
原廠保固:三年10萬公里
討喜之處:均衡的各項表現,優異的造型設計
遺珠之憾:稍顯擁擠的後座空間
Nissan Tiida Turbo 旗艦版
建議售價:90.9萬元
平均油耗:15.0km/L
原廠保固:三年10萬公里
討喜之處:舒適的座椅乘坐感,順暢的動力輸出
遺珠之憾:不如預期彭湃的動力
Subaru Impreza
建議售價:84.6萬元
平均油耗:14.9km/L
原廠保固:三年10萬公里
討喜之處:衝勁十足的起步,唯一的四輪驅動
遺珠之憾:配備方面極為簡單
Ford Focus 2.0柴油頂級運動型
建議售價:91.9萬元
平均油耗:18.2km/L
原廠保固:三年不限里程
討喜之處:強勁持續的動力,豐富配備
遺珠之憾:後座膝部空間不足
Mitsubishi Lancer Sportback 1.8
建議售價:84.9萬元
平均油耗:15.7km/L
原廠保固:三年10萬公里
討喜之處:高規格的安全配備,斜背的大型開口
遺珠之憾:老派平淡的中控造型
全新世代的Mazda3究竟得面對什麼樣的對手?這個問題讓我們進行了相當長的討論,新世代的Mazda3從國產改為進口,但在售價方面卻展現出了極大的誠意,這代表Mazda3雖然升級,但並未放棄原本價格帶的市場,除了往上升級面對進口的競爭對手之外,也透過控制售價的方式以面對原本的國產競爭對手。Mazda的策略並不難以理解,升級為進口車當然有助於形象與品質,但無法割捨的則是原本國產價格帶的買家與市場;然而這樣的設定讓Mazda3會遇上我們替它設定的狀況,一方面得面對諸如Subaru Impreza、Mitsubishi Lancer Sportback這些同為進口車的競爭對手,同時也得應對Nissan Tiida與Ford Focus這些國產競品。這樣的安排對Mazda3來說其實有點嚴苛,要能壓倒性的勝出,它不僅得要有進口車的表現水準,同時還得要有國產車的豐富配備以及實惠的使用費用,才能全面擊敗站在天平兩端的競爭對手順利稱霸。
市場篇
來勢洶洶的進擊 新Mazda3國產、進口通殺!?
三週內首批到港的1000部新Mazda3已搶訂一空,加上台北車展上連續四天的熱絡銷售買氣,這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新Mazda3受歡迎的程度及迷人的產品魅力,也讓我們再度見識到「進口車當國產車賣」的氣勢與殺傷力,而這股霸氣更讓國內無論是國產或進口的同級競爭對手們備感威脅與壓力。
新世代Mazda3在投入國內汽車市場後,雖然僅短短1個多月,但破千張的訂單不僅在此級距市場上造成震撼與話題,更讓眾多同級對手們思索策略、嚴陣以待。雖然這股熱銷買氣不免會被認為是「新車蜜月期」的功勞,但我們也大膽的推測,這波蜜月期將有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主要憑藉原因就是新Mazda3的確擁有相當優異的產品實力,包括討喜的外型、進口車的精緻內裝質感、豐富齊全的配備以及Skyactive-G的順暢動力與出色的底盤操控性。另外,最重點的是新Mazda3釋出了相當親民的售價,五門掀背車型從入門的77.9萬至頂級的88.9萬元,這價格帶可說深具殺傷力,不僅直搗Focus 5D、Tiida Turbo等國產同級車款,更直接對上了Lancer Sportback 與Impreza 1.6等進口車對手,雖然價格高上一些,但若就產品C/P值與整體車輛表現來說,新Mazda3是相當具優勢的。因此綜合上述所言,改以進口車身份導入販售的新Mazda3,的確展現出強大的產品實力,也讓它擁有了更甚以往國產車時代的銷售買氣。
Tiida Turbo、Focus 5D戰火波及
雖然新Mazda3已經加入了進口車行列,但由於其77.9~88.9的價格帶,讓原本可能置身其外的國產Tiida Turbo與Focus 5D這兩款車,無可倖免地籠罩在新Mazda3的戰火之中。以Tiida Turbo來說,其現行在市場的銷量並不出色,雖然Tiida車系平均月銷量皆可達上千部,但Tiida Turbo幾乎僅佔總銷量的3%~5%之間,究其原因,一來達90.9萬的售價並不親民,二來儘管搭載擁有185匹的Turbo引擎,但卻因CVT變速箱的配置而對動力有所封印,加上懸吊也採與一般標準車型的設定,因此與大家原先所想像的小鋼砲有段差距。也就是說Tiida Turbo就是一部動力較大且配備更豐富的家庭掀背車款。至於Focus 5D,在此級距市場上的銷售表現可說相當亮眼,2.0升汽油與柴油車型平均月銷量在500部上下,尤其汽油車型開出74.9/77.9萬元的售價,搭配本身相當出色的產品本質實力與頗為豐富齊全的配備與安全規格,市場競爭力不在話下,尤其柴油車款更搭載有ACS主動式都會行車防護系統以及新增的路邊自動停車輔助系統與6具氣囊等同級距車款少有的配備與規格,相信這會是新Mazda3最具威脅性的對手車款。
Impreza、Lancer Sportback正面迎擊
價格同為84.9萬的Impreza與Lancer Sportback,是新Mazda3五門掀背車款投入市場後最直接面對的同級距進口競爭對手,這兩車的銷售雖然不突出,但每月也都維持近百部上下的穩定銷量,不過可以預期到的是,在新Mazda3相當強勢的加入戰局後,勢必會對這兩車的銷售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銷售端勢必得祭出更多優惠來吸引消費者,否則想維持現有的銷量表現著實有難度,甚至有可能被瓜分掉一半以上的銷售量。不過若就產品面來說,Lancer Sportback的實力不弱,尤其配備項目十分豐富齊全,更有7具氣囊的加持,因此整個產品實力比Impreza還要出色。至於Imperza或許在Subaru這個品牌形象以及獨有AWD四驅系統的保護傘下,能夠獲得許多特定消費者的青睞,但不可否認的是,相對其他競爭車款略顯陽春的內裝配備,將會是此車最大的致命傷。
動力操控篇:進口組
輕騎過關 Mazda3樂勝對手
當Mazda3對上同屬進口的Subaru Impreza與Mitsubishi Lancer Sportback,在動力操控方面以相當明顯的優勢勝過兩部進口競爭對手。面對進口的競爭對手時,Mazda3無論動力或操控都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動力方面Lancer Sportback與Impreza因為排氣量較小、輸出較低的原因,整體推力不如Mazda3來得暢快,Impreza的排氣量僅1.6升,最大馬力114hp;Lancer Sportback排氣量則是1.8升,最大輸出為140hp,面對Mazda3的2.0升引擎與165hp動力輸出,自是難以招架。撇開動力輸出的落差,Lancer Sportback與Impreza的整體動態表現非常鮮明。Lancer Sportback的動力輸出數據不差,但油門的反應則顯得太過溫和,即使重踩油門急加速,Lancer Sportback也不出現太過激情的反應。
 |
面對兩部進口的競爭對手,Mazda3在動力方面擁有絕對的優勢,輕巧優雅的在動力操控方面勝出。 |
在轉向反應方面Lancer Sportback則顯得輕盈俐落,十分輕巧的方向盤讓駕駛者無須費力操作,不過卻也少了些回饋手感;以整體表現來看,Lancer Sportback走的是溫和實用的取向,或許少了點激情,但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剛好夠用。Subaru Impreza的排氣量及動力數據雖然是這幾部車中最弱的一款,但表現並不像帳面數據那麼弱勢。踩下Impreza的油門,起步初段的加速與爆發力令人印象深刻,頗有雷霆萬鈞的氣勢,但畢竟排量與馬力都小,後繼推力無法持續延伸。Impreza同時也是這五部車當中唯一搭載四輪驅動系統的車款,因此這部車具備了相對穩定的動態反應,車輛的轉向反應與特性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十分一致而穩定。但對於某些駕駛人來說,這部車的方向盤稍嫌重手,雖然保有了路感,但操作上得費些力氣。
 |
Mazda3的2.0升Skyactiv引擎最大動力輸出165hp/21.4kgm,順暢輕快的反應是它的特色。 |
 |
Impreza的水平對臥四缸引擎受限於1.6升的排氣量,動力方面處於弱勢。 |
跟兩部進口的競爭對手相比,Mazda3不僅動力輸出略勝一籌,整體的輸出質感也比兩部競爭對手來得優異,動力充足、反應快速流暢,營造出了非常輕快的動態反應。在操控方面,Mazda3的底盤設計也相對高明,整體反應靈巧而不失穩重,對於喜歡享受駕駛樂趣的人來說,Mazda3雖然不是終極駕駛機器,但卻是一個相對有樂趣的車款,在駕駛樂趣方面擁有相當穩健的基礎,維持原裝就已經具有相當樂趣,也可以把它的表現當作是基礎,稍事升級可以換來更好更熱血的駕駛樂趣。
 |
Lancer Sportback的動力也小於Mazda3,整體溫和的反應是其特色。 |
動力操控篇:國產組
真正戰場 Turbo不Turbo、柴油不柴油
相對於進口競爭對手的友善,Mazda3的動力操控在面對兩部國產競爭對手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硬仗。這兩部國產的Mazda3競爭對手都不是普通貨色,至少在動力與操控方面都有著相當高的水準,Ford Focus向來是此級車款當中的扛霸子,裝進Turbo引擎的Tiida在這方面也沒有輕易放過對手的打算,相對於進口組對手的和善,在動力操控方面國產組才是Mazda3真正的競爭戰場。Ford Focus向來是這個級距的操控高手,優秀的操控反應一直都頗受好評,非常歐化的操控反應更是熱血派的買家難以拒絕的特性;跟Mazda3相比,兩部車的特性不太相同,但都是屬於講究樂趣的方向,對照於Focus的精準沉穩,Mazda3的表現則是俐落帶著輕快的風情。動力方面Focus則是這次唯一的柴油車款,十足強大的扭力輸出當然是重要亮點,但其實它的馬力輸出也不含糊,163hp/34.6kgm的數據為它帶來了速度;在輸出方面,Focus的動力特性有點不像傳統柴油車,較強的推力出現在後段轉速域,有著相當持續的加速感。
 |
面對兩部高輸出的競爭對手,Mazda3得承受較多的壓力,最後仍以優異表現擊敗對手。 |
 |
唯一的柴油車Focus擁有雄厚扭力,偏向後段的出力帶來了加速的延伸感。 |
雖然動力輸出表現頗佳,但操控方面Focus則難逃柴油引擎較重的宿命,單獨駕駛Focus時並不會覺得有什麼異樣,但與Mazda3一同比較,Focus車頭明顯的重量感對操控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雖然Focus蠻力不小,但Mazda3的輕快更得人緣。Nissan Big Tiida的1.6升渦輪增壓引擎讓它成就同級距最強勁的功率輸出值,高達185hp/24.5kgm的數據很難讓人不期待這部車在性能方面的表現。但只要簡短的試駕,就能了解Tiida並不屬於熱血鋼砲一派,雖然渦輪增壓引擎有大動力輸出,但是六速CVT變速箱的設定則是相對溫和,雖然推力持續強進,但缺乏暴力的加速感。操控方面Tiida也是屬於溫和舒適的取向,雖然車身看來小巧,但在駕駛時並沒有特別靈活刁鑽,反而是它的舒適乘坐感讓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而言之,Tiida徒具強大的動力輸出,但卻採用了舒適化的設定,讓Tiida失去成為鋼砲車款的機會。Mazda3面對這兩部競爭對手時當然較為吃力一些,這兩部車擁有看來較具戰鬥力的性能,但在仔細駕駛過之後,Mazda3在動力操控方面的表現還是相對討喜,Tiida雖然有著大動力,但整體表現太過溫馴,Focus雖然有著好底子,但跟Mazda3相比,相對沉重的車身少了行雲流水的暢快感受。
 |
雖然擁有185hp的最大輸出,Tiida的動力表現卻柔順的讓人訝異。 |
動力操控Winner:Mazda3
這幾部車在動力操控方面所展現出來的特質有著非常鮮明的差異,而且可以很清楚看出來廠商對於自家產品的設定是如何,單純就操控表現與駕駛樂趣的角度來看,Mazda3的表現勝過其他四部競爭對手。
編輯部看新Mazda3
在輪番駕駛過競爭對手之後,編輯部成員對於Mazda3的各項表現自然有了一些看法,除了與競爭對手的比較之外,單獨研究Mazda3也讓編輯部成員得到了一些心得。
細膩流暢的動態展現 賴震宇
此次實際接觸新世代Mazda3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十分時髦的車身外型以外,還有極為精湛的2.0升Skyactiv-G直四引擎所釋放出的165hp/21.4kgm動力,這具引擎搭配六速手自排變速箱後呈現出的加速感相當線性化的平緩柔順特性,需要時在踩深油門後又能即時獲得強大的加速力道,動靜皆宜的表現讓人愛不釋手。另外在動態表現上,新車的轉向性和車身穩定性皆比前一代優異許多,紮實的懸吊設定帶來極佳的循跡性,表現相當敏銳同時在重心轉移後能夠快速回穩,進化表現讓人佩服。
兼顧跑格與舒適的乘坐感 陳峻毅
一直以來以運動風格見長的Mazda3,此番不但在外型和動力上將這樣的調性再度發揚光大,而且還帶入了乘坐的感受上。新款一方面將前座椅設計融合了操控派所講求的包覆性,另一方面則無論在前、後座的空間規劃及座墊品質上,強調了寬敞感及舒適性。以紅色車縫線襯托的皮質座椅彰顯了年輕目標客群所崇尚的內裝跑格,但卻不偏廢車主在日常用車場合所需的實用性,尤其在行李廂的深度空間上亦有所著墨,可說是兼顧玩樂與生活機能的均衡空間設計。
質感優秀的座艙與豐富配備 彭郁儒
對於新世代Mazda3,除了操控之外我最欣賞的便是座艙質感設計,新Mazda3座艙雖相當簡約,但卻呈現出質感,且散發歐系車感受,而儀錶平台與門飾板皆採軟質飾板鋪陳,搭配握感優異的方向盤,兩者相互配合替座艙質感帶來加分效果,另外皮質座椅不僅帶來良好的乘坐感受,座椅設計亦提供充足的包覆性,Mazda3的質感與價格設定在市場中與同級對手相較也顯得相當出色。至於配備,Mazda3不論便利或主被動安全配備皆相當完善且具有水準,儘管未能配置衛星導航,但整體仍讓人感到滿意。
漂亮討喜的全新造型設計 楊智漢
這幾部車的造型雖然皆具特色,但相較之下筆者確實喜歡新Mazda3多一些,並非其為新車才如此認為,而是它那「魂動」的造型設計概念,的確令人相當心動,整部車看起來動感與侵略氣勢十足,因此光外型這一點就加分不少。此外,新Mazda的內裝用料質感呈現也是值得讚賞一番,有著日系進口車該有的精緻細膩質感,日本原裝進口果真不一樣,與上代國產車型相比有著大幅度的進步,這點相信也能夠應付像筆者這般挑剔的客人。
大幅提昇的車艙質感與操控 劉建宏
在初次見到全新Mazda3的時候,質感大幅提昇的車艙內部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Mazda陣容堅強的設計團隊做出漂亮的造型並不令人意外,但全車原裝進口在用料與組裝品質方面的大幅度進步才是讓人感到驚豔的部分,而這樣也才能真正展現出Mazda3的真正實力與風貌。在操控方面,新車的輕盈靈巧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之,內外造型與整部車開起來的感覺總算徹底為消費者呈現出真正的「魂動」風情。
配備與質感的比拚 整體均衡便能勝出
各界關注的新世代Mazda3除了外觀與動力有著不俗表現外,座艙的規劃與配備陣容也為Mazda3訴求的重點項目,儘管改為進口身分,但價格的設定讓Mazda3將面對國產與進口對手的挑戰,Mazda3是否能在對手前脫穎而出,且看我們的分析。
由於本次Mazda3改為進口身分,除了配備水準須提昇外,座艙的飾板用料也得更為講究,因此在分析各對手彼此之間的配備陣容前,我們先來看看座艙規劃是否符合其身分定位應有的水準。
90萬元左右價格該要求座艙質感嗎?
不論國產或是進口我們皆已約90萬元的價格來看座艙該有何水準;首先以Mazda3來看,新世代座艙格局規劃,相較於以前國產有著更為簡約風格,而此設計也帶來頗具歐系車風味,Mazda3座艙乍看便可感受其出色的組裝品質,待經過觸摸接觸後,軟質飾板與皮革縫線則讓人留下良好的深刻印象,其中霧銀飾板與亮面烤漆更有著加分效果,整體氛圍可說相當具有誠意與質感,若要嚴格挑剔便是方向盤與車窗控制處的類碳纖維飾板,說具動感效果但顯得過於刻意,若改為霧銀飾板相信也會有相同效果。至於其他對手,身為進口身分的Lancer Sportback與Impreza在這方面過於簡單的飾板用料與座艙鋪陳,其表現則反倒不如國產Tiida與Focus來得出色,有此結果也讓人感到相當意外。
配備與價格的C/P值
改為進口的Mazda3配備也較以往有著大幅升級,首先吸引視覺焦點便是中控配置的MZD Connect整合系統,該系統整合通訊、音樂、車輛資訊等功能,搭配旋鈕控制與觸控介面,整體操作相當直覺便利,唯獨衛星導航要待六月才可進行選配,反觀其餘對手於此配備部分僅Tiida與Lancer Sportback有配置多功能螢幕,其中衛星導航功能便相當符合國內消費者胃口,而Focus則以SYNC系統較為獨特,至於其他引擎啟閉、抬頭顯示器、換檔撥片、雙區恆溫與多功能方向盤......等多項便利配備皆為Mazda3標配項目,其餘對手便僅有配置部分配備,另外本次五車之中僅有Tiida配置後座出風口,這對於乘坐方面有一定助益。本次五車之中Mazda3、Lancer Sportback與Impreza為進口車,在安全配備方面理應要有著齊全規格,但國產的Tiida與Focus卻展現出與進口相同水準的陣容。其中最受矚目的Mazda3除六具氣囊外,亦配置SCBS都會型煞車輔助、RVM盲點偵測、EBD、TCS、DSC、上坡起步輔助與TPMS等多項配備。至於Lancer Sportback與Impreza雖配置循跡防滑與動態穩定等主動安全,但卻無盲點偵測與上坡輔助系統,不過七具氣囊則為本次五車中之最。而Tiida與Focus雖為國產車,但六具氣囊、動態穩定、EBD等配備則展現出色水準,其中Focus亦配置路邊停車輔助、ACS都會行車防護與上坡輔助等,整體規格陣容不僅超越國產更媲美進口,實力說相當堅強。Focus雖已讓人大感驚艷,但綜觀座艙質感與配備陣容,Mazda3不論質感鋪陳或配備內容皆表現相當全面均衡,且價格也較Focus較經濟。
Winner:Mazda3
經過上述比較分析後,Mazda3多功能系統雖目前無配置導航功能,但其餘功能與對手相較仍具有一定競爭力,且整體質感鋪陳也展現較對手來得出色。至於安全面Mazda3與Focus則是各有優勢;但論整體均衡與價格,Mazda3則在此稍稍勝出,畢竟在相同預算下總是希望能獲得更多價值。
Mazda3頂級
強項 出色的質感鋪陳
罩門 目前仍無衛星導航
短評 配備質感與安全表現全面
Mitsubishi Lancer Sportback
強項 酷炫華麗如平板的多功能螢幕
罩門 座艙質感與單區恆溫並未因身為進口而有所提昇
短評 於便利配備或安全皆有一定實力
 |
座艙氛圍呈現運動年輕風格,但質感表現則較無對手搶眼。 |
 |
多功能系統具有導航、藍牙、音樂等多項功能,其介面與觸控設定有著如平板電腦般的感受。 |
 |
本次五車皆有配置動態穩定系統,但Lancer Sportback的七具氣囊則表現突出。 |
 |
雖已配置恆溫系統,但與對手雙區恆溫相比,單區設定便顯得較不出色。 |
Subaru Impreza
強項 怠速啟閉系統有助於油耗表現
罩門 多功能方向盤列為選配項目與單區恆溫空調
短評 娛樂便利性配備非強項,四驅操控才是訴求
 |
簡約的質感設計與軟質飾板,能符合不喜愛華麗複雜的消費者喜愛。 |
 |
中控配置傳統大型音響系統,雖無過多便利功能,但此面板設計則利於日後升級。 |
 |
除Mazda3外便僅Impreza配置怠速啟閉系統。 |
 |
多功能方向盤在Impreza是列為選配項目,花費6,631元即可升級。 |
Ford Focus柴油頂級
強項 國產身分僅口配備水準
罩門 略高的車架為五車之最
短評 不論配備與安全皆相當豐富
 |
雖為國產車但整體座艙與配備相當具有水準。 |
 |
路邊停車輔助系統,對於不擅停車的駕駛是為相當便利的配備。 |
 |
SYNC系統除整合多項功能外亦有語音功能,對於行車安全有一定助益。 |
 |
除了定速功能外,Focus亦是五車中唯一配置限速系統。 |
Nissan Tiida Turbo旗艦
強項 配置多功能系統與後座出風口
罩門 無定速功能較為可惜
短評 配備與安全整體表現頗具水準誠意
 |
藉由飾板鋪陳與線條規劃,Tiida營造出一定的質感風格。(圖為舊年式車型,新年式車型方向盤新增音響控制鍵) |
 |
大型觸控螢幕具有導航、藍牙與倒車影像等功能,也是本次除Lancer Sportback外有配置的車款。 |
 |
雖為國產身分,但空調系統則配置雙區恆溫,相較於Lancer Sportback與Impreza便顯得頗具水準。 |
 |
本次五車僅Mazda3、Focus與Tiida配置引擎Start/Stop啟閉系統。 |
夠舒適才能耍帥 空間風格必須兼具
以年輕族群為訴求對象的掀背車,強調帥氣緊湊的時尚外型,以及靈巧的運動操控感。不過,此級距的消費者,在選擇掀背五門之餘,其實更需要車輛空間的便利設計、舒適性與使用效率。也許載朋友兜風,有時需要積載些行李,又或許剛好養了寵物......空間需求,總是在這些靈活運用的可能性之中,左右著他們的購車選擇。帥哥靚妹嘴巴上說無所謂的事,其實內心可是在乎得很。
前座首重包覆性與活動空間
喜歡掀背車的人,或多或少總嚮往某些「運動」的元素,因此前座(尤其是駕駛座)的包覆性、支撐性與活動空間,便成為頗為重要的一環。以「魂動」為設計理念的Mazda3擁有特別開發的類跑車座椅,兼具包覆與支撐性。相對於偏向舒適寬闊的Tiida與Impreza,以及強調包覆運動感的Lancer Sportback和Focus,Mazda3的前座椅擁有最均衡的乘坐感,且寬度的活動空間也相當充裕,唯獨較短窄的膝部空間會犧牲些許舒適度。
後座空間寬大為懷
說來有趣,明明是以靈活緊湊為先的掀背車,近年來卻在後座空間方面悄悄掀起數據戰。從Tiida變「Big」開始,後座空間的戰爭就在分寸必較之間進入白熱化。此次全新改款的Mazda3同樣在後座方面進行了「得寸進尺」的工程,除了寬度為集評5車之首,頭部空間也與Impreza並列第一,唯獨在膝部空間方面,小輸給Tiida和Impreza(但Impreza的後座寬度最窄)。相較於此,偏向運動風的Focus與Lancer Sportback則在後座膝部空間上表現稍弱,不過頭部及寬度方面也有不錯表現。整體而言,Mazda3與Tiida有著不相上下的後座實際乘坐感。
行李積載力Lancer Sportback獨強
行李廂的實用性與空間,是掀背車較難發揮的一環,不過在實用主義當道的今日,掀背也漸向跨界積載力看齊。綜觀此次參與集評的5部車款,在行李廂空間表現方面最突出的應是刻意拉長車尾的Lancer Sportback,無論在開口高度及寬度上,都有著顯著的優勢。不過,Mazda3在深度方面也有相當不錯的表現,而Tiida則在高度上名列前茅。
Winner:Mazda3
在一番測量及實際乘坐感受之後,我們一致認為全新改款的Mazda3在空間項目獲得最佳的平均成績。它不但在前、後座的空間和座椅乘坐感方面,都兼顧了掀背車應有的包覆感及舒適寬敞性,且在行李廂部份也有著不弱的積載能力。雖然Lancer Sportback在行李廂部份勝過Mazda3,但即便從總體空間數據來看,Mazda3的獲勝仍是無庸置疑。
Mazda3
○ 前座包覆性相當優異
╳ 行李廂高度較為窄小
 |
Mazda3擁有特別開發的類跑車座椅,兼具包覆與支撐性。 (A)前座頭部99cm (B)前座膝部69cm (C)前座寬度150cm |
Mazda3擁有特別開發的類跑車座椅,兼具包覆與支撐性。
(A)前座頭部99cm
(B)前座膝部69cm
(C)前座寬度150cm
 |
全新改款的Mazda3在後座方面除了寬度為集評5車之首,頭部空間也與Impreza並列第一。 (D)後座頭部93cm (E)後座膝部78cm (F)後座寬度147cm |
全新改款的Mazda3在後座方面除了寬度為集評5車之首,頭部空間也與Impreza並列第一。
(D)後座頭部93cm
(E)後座膝部78cm
(F)後座寬度147cm
Mazda3在行李廂深度方面有相當不錯的表現,但在高度上則屈居末位。
(G)行李廂寬103cm
(H)行李廂高68cm
(I)行李廂開口高81cm
(J)行李廂深87/161cm
Lancer Sportback
○ 行李廂積載力表現優異
╳ 後座乘坐感相當侷促
 |
Lancer Sportback的前座包覆性可圈可點,而乘坐上亦兼顧了寬敞感受。 (A)前座頭部99cm (B)前座膝部75cm (C)前座寬度146cm |
Lancer Sportback的前座包覆性可圈可點,而乘坐上亦兼顧了寬敞感受。
(A)前座頭部99cm
(B)前座膝部75cm
(C)前座寬度146cm
 |
後座的頭部空間頗為低矮,而膝部也沒有很充分的置腿空間。 (D)後座頭部90cm (E)後座膝部74cm (F)後座寬度145cm |
後座的頭部空間頗為低矮,而膝部也沒有很充分的置腿空間。
(D)後座頭部90cm
(E)後座膝部74cm
(F)後座寬度145cm
Lancer Sportback擁有最大的行李廂開口高度、寬度及最大深度。
(G)行李廂寬137cm
(H)行李廂高70cm
(I)行李廂開口高117cm
(J)行李廂深88/172cm
Tiida
○ 後座舒適度堪為表率
╳ 行李廂空間較為不足
 |
Tiida前座的椅墊乘坐感頗為舒適,且前座寬度相當充裕,不過包覆性較顯不足。 (A)前座頭部99cm (B)前座膝部70cm (C)前座寬度144.5cm |
Tiida前座的椅墊乘坐感頗為舒適,且前座寬度相當充裕,不過包覆性較顯不足。
(A)前座頭部99cm
(B)前座膝部70cm
(C)前座寬度144.5cm
 |
後座的總體表現與Mazda3在伯仲之間,但膝部空間又更為寬裕。 (D)後座頭部91cm (E)後座膝部81cm (F)後座寬度146cm |
後座的總體表現與Mazda3在伯仲之間,但膝部空間又更為寬裕。
(D)後座頭部91cm
(E)後座膝部81cm
(F)後座寬度146cm
行李廂在開口高度、寬度及深度都較為不足,不過高度上卻是5車之冠。
(G)行李廂寬100cm
(H)行李廂高81cm
(I)行李廂開口高78cm
(J)行李廂深75/157cm
Focus
○ 前座椅支撐性相當優良
╳ 後座膝部較顯壓迫
 |
Focus前座膝部及頭部空間表現不錯,且座椅支撐性也相當令人滿意。 (A)前座頭部99cm (B)前座膝部74cm (C)前座寬度146cm |
Focus前座膝部及頭部空間表現不錯,且座椅支撐性也相當令人滿意。
(A)前座頭部99cm
(B)前座膝部74cm
(C)前座寬度146cm
 |
後座乘坐空間算是Focus的弱項,雖未至侷促,但仍稱不上充裕。 (D)後座頭部92cm (E)後座膝部74cm (F)後座寬度146cm |
後座乘坐空間算是Focus的弱項,雖未至侷促,但仍稱不上充裕。
(D)後座頭部92cm
(E)後座膝部74cm
(F)後座寬度146cm
 |
行李廂的表現以掀背車來說相當足夠,且後座折疊後的平整度也令人滿意。 (G)行李廂寬102cm (H)行李廂高77cm (I)行李廂開口高81cm (J)行李廂深85/164cm |
行李廂的表現以掀背車來說相當足夠,且後座折疊後的平整度也令人滿意。
(G)行李廂寬102cm
(H)行李廂高77cm
(I)行李廂開口高81cm
(J)行李廂深85/164cm
Impreza
○ 行李廂離地高度最為親和便利
╳ 後座寬度最為狹窄
 |
前座椅墊較為單薄,且包覆性較弱,不過在膝部及寬度上表現不錯。 (A)前座頭部99cm (B)前座膝部73cm (C)前座寬度147cm |
前座椅墊較為單薄,且包覆性較弱,不過在膝部及寬度上表現不錯。
(A)前座頭部99cm
(B)前座膝部73cm
(C)前座寬度147cm
 |
後座頭部及膝部空間相當寬敞,但寬度著實狹窄了一些,較為可惜。 (D)後座頭部93cm (E)後座膝部80cm (F)後座寬度142cm |
後座頭部及膝部空間相當寬敞,但寬度著實狹窄了一些,較為可惜。
(D)後座頭部93cm
(E)後座膝部80cm
(F)後座寬度142cm
 |
Impreza有著最親和低矮的行李廂離地高度,便於女性或孩童提放物品。 (G)行李廂寬107cm (H)行李廂高76cm (I)行李廂開口高82cm (J)行李廂深82/168cm |
Impreza有著最親和低矮的行李廂離地高度,便於女性或孩童提放物品。
(G)行李廂寬107cm
(H)行李廂高76cm
(I)行李廂開口高82cm
(J)行李廂深82/168cm
安全配備項目差異懸殊 豐富高科技主動配備領先群雄
除了行車動態表現和琳瑯滿目的車用電子設備外,安全配備的豐富度也是我們評比最重要的參考項目,畢竟一部車不論跑多快、多媒體娛樂系統多絢麗,還是比不過自身的生命安全,因為,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路。即便此次集評的五車款分別有著進口和國產的分明壁壘,而無法全部以國外撞擊測試成績做為參考依據,但藉由各式主被動安全配備項目,我們仍可看出各品牌針對旗下中型掀背房車在行車安全上的訴求。
 |
主圖 |
全面性的主動安全為致勝關鍵
首先從主動安全配備中,新發表的Mazda3、去年九月發表的新年式Lancer Sportback和推行已有一段時間的Focus五門柴油頂級運動車型有著超越其他對手的主動安全科技,特別是去年Euro NCAP正式列入星等評分項目的AEB自動緊急煞車系統(Mazda3和Lancer Sportback兩部車分別為SCBS都會型煞車輔助和ACS主動式都會行車防護系統〉,這種原本只出現在高級進口車種上的先進科技目前已漸漸成為非豪華品牌旗下頂級車型的標準配備,藉由雷達或紅外線雷射感應而偵測是否將發生追撞情形,提早介入煞車,大大降低駕駛者事故發生機率,堪稱同級距車款中最先進的配備;至於Lancer Sportback雖未配有AEB自動緊急煞車系統,還是配有BOS煞車優先來防止暴衝,對駕駛者來說也有相當不錯的保障。然而Mazda3在安全性上超越同級車的不僅於此,除了包括Focus也具備的上坡起步輔助系統外,頂級型還標配倒車影像、車後盲點偵測、Lancer Sportback也有的緊急煞車警示和去年11月起便強制導入小型客車中的胎壓偵測系統,皆成為全新Mazda3優於其他出廠時間較久的車款之主因。
 |
儘管掛的名目不同,Mazda3和Focus柴油頂級車型皆配備自動緊急煞車系統來偵測前方車輛距離主動讓煞車介入。 |
 |
Mazda3的強項還包括了RVM車後盲點偵測系統,讓主動安全配備更加齊全。 |
膝部氣囊成就超豐富被動安全
然而對於消費者來說,能夠以國產車價格獲得豐富主動安全項目特別是預警功能的輔助系統,確實是十分令人雀躍的訊息,但在事故發生時,被動安全項目的安全氣囊卻擁有主動式安全科技所無法取代的功能,此時觀察這五部同級車的氣囊數誰比較多,自然成為購車者的下一個動作。除非日後出現防護範圍更廣的智慧型安全氣囊,否則現行車款從雙前座到膝部氣囊加起來的總數依然是我們關心的重點。相當淺易的加法運算後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擁有全車七氣囊的Mitsubishi Lancer Sportback和Subaru Impreza佔了上風,儘管我們無法親自嘗試多了一顆膝部氣囊在正面衝撞時能擋掉多少零件,但囊到用時方恨少的數字概念確實還是我們考慮一部車安全性的要素。統合上表列出的項目,可以看出Mazda3以傲視同級車、相當豐富的主動安全系統取得領先地位,同時也具備了六具安全氣囊,不論是預警功能、失控前系統介入輔助和事故發生時的人員身體防護,Mazda3比起其他對手來說,提供了最為全面的保障。
 |
已成為Mazda旗下各車系重點配備的HLA上坡起步輔助系統使Mazda3輔助項目更加完整。 |
 |
Lancer Sportback和Impreza即便在主動安全配備部分未如推出時程較新的對手來得豐富,但七具氣囊仍有相當吸引力。 |
買車不容易養車更難 誰是同級距省錢王
很多人購買新車已經很不容易,想到愛車一上路後,還得像養老婆一樣付出林林總總的費用,就不知不覺讓人頭皮發麻。我們針對此次五部同級車,估算出每年行駛20000公里所產生的各項費用,提供給大家參考;到底哪部車最省,且讓數字給你答案。
不管你購入的車是貸款、拿年終獎金犒賞自己一年的辛勞或者是爸媽疼你,買一部新車作為你上學的代步工具,新車上路後我們所要面對的就是保養和稅金等固定成本;到底是否真如人所說的「買車容易養車難」呢?從下列編輯部根據原廠20000公里進廠保養、一年燃料稅加牌照稅額、行駛20000公里估算的油費以及以男性31~60歲為標準的保險費用,我們得到下列表格內的數字。誰說進口車花費就一定比較貴,從Lancer Sportback所得到的總金額來看,由於原廠只需車主在初次保養後每10000公里回廠一次,因此較低的保養費用大大降低總支出,此外,1798c.c.的排氣量也使得在每年固定稅金方面比2.0升的Mazda3和Focus五門柴油車型便宜許多,這也成為Lancer Sportback在養車成本上超越其他同級車的關鍵。同樣金額差異不大的Focus 2.0 TDCi則因柴油的省油特性再加上較為低廉的燃料稅,也有助於它降低支出費用,而使它成為同級車中極為省錢的車款。
新一代Mazda3以些微差距居第三,但原廠保養價格仍相當實惠;根據原廠說法,全新的Skyactiv引擎具備十分強大的耐用度,因此車主上路基本上不需要進行1000公里保養,日後只需每半年或10000公里回廠一次,如此在保養費用上自然省了很多;此外再加上15.9km/L平均油耗量所帶來的低油資,更有助於它成為購車者在考量養車費用時相當划算的選擇。至於Big Tiida Turbo與Impreza則是在原廠每5000公里就必須回廠保養,再加上較高的平均油耗量,對整體養車成本形成不小壓力,特別是Big Tiida換算為歐盟指令後的平均油耗不比其他同級車款來得優異,因而在總和費用上高於其他同級車款。
元月旺季衝買氣 各車款優惠方案比一比
為了搶在農曆年前趁著購車旺季衝刺業績,一月份各廠都會祭出更多優惠專案來激勵消費者前來看車,特別今年農曆年時間點較晚,業代能夠利用這些方案全力銷售。從各品牌針對旗下車款推出的促銷專案中,可以看出中華汽車、福特六和及Subaru Taiwan針對Lancer Sportback、Focus和Impreza皆積極釋出更多優惠刺激買氣;而新推出的Mazda3由於才剛上市,同時在熱賣下供不應求的前提下,許多展間得等到3~4月方有新車可以交給客戶,因此基本上原廠未有大的促銷動作提供給消費者。
 |
相較於Mazda3由於新推出且熱賣的情況下,各經銷據點不太可能會推出太多優惠方案加以促銷,而Big Tiida Turbo並非Nissan在整個Tiida車系中販售的主力車型,因此本月僅以固定促銷方案進行;相反的,其他車款則是趁著農曆過年前搶攻銷量,因此各優惠方案明顯優渥許多。 |
進口與國產不再是界線 進口國產混戰即將展開
在這次的集體評比當中我們發現了相當有趣的現象,過去我們總習慣性的把進口車跟國產車分開比較,認為它們分別屬於不同的級距,買家也因為售價的差異會分開考慮;然而,在國產車售價節節升高,進口車商大展誠意的現象下,國產車與進口車的分界正在崩壞,兩種車在售價方面的區隔正在消失。
這次參與集評的車款在售價方面確實貼近得打破國產與進口的分野,兩派之間交錯的售價增加了抉擇時的難度。但如果從各個單元的結果來看,Mazda3在多個項目中都取得極佳的成績,不論是在動力操控、空間配備方面都取得了勝利,唯有在後勤方面因為進口車的零件價格較高、油費不如柴油車來得節省而顯得弱勢。在幾經討論之後,Mazda3成為我們的最終選擇,全方位大幅提昇的表現不僅讓我們刮目相看,同時也力壓所有的不分國產與進口的競爭對手,每年的養車費用雖然不是最低,沒有取得該項的勝利,但以Mazda3的綜合表現來看,我們相信多付出一些費用換取同級最佳的表現絕對不會讓人後悔。
Our Choice: Mazda3
單從結果來看,Mazda3看似每個單元都獲得勝利,但仔細探究其實多數都贏得驚險,以些微的差距取得勝利,這並非代表Mazda3的表現不夠好,而是其實目前的市售產品都有著相當水準的表現,也讓勝負的差距愈來愈近。Mazda3以進口的方式重返市場,除了有效提昇形象之外,也讓質感比過去大幅提昇,而讓人覺得誠意十足的訂價策略,也是它成為最終選擇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