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絕招:貨比三家不吃虧
殺價除了是降低價格外,也可以讓自己確實明白車輛行情,多比幾家車商是必要功課。俗話說貨比三家才絕對不會吃虧。不過讀者也要明白,中古車是一車一況,放亮罩子才是不二法門。
大絕招:善用促銷案
蒐集同級車行間的促銷活動、贈送配備、優惠贈品等,都是直接撿到便宜的時機。許多車商不願降價,反倒是贈送配備送得很大方。不過相對的,配備也可以拿來當殺價的籌碼。
大絕招:拖延交涉時間,先談底價
跟車商交涉期間,首先先了解一次付清和分期差異性,不談保險。等待車商回電問候,回電後即宣稱有找到更便宜價格,讓他考慮,等車商再度回覆時,即表示再殺一萬~二萬可立即訂車!通常來說,國產車大約可殺2萬、進口車則有4萬左右的議價空間。高階的殺價技巧還是要靠平日多加磨練厚臉皮啦。
小叮嚀:買中古車最重要的還是車況而非價格,只要在合理範圍內,請理性殺價。如果殺紅了眼,買到一部事故車,反而得不償失。
如何比價及議價
在決定欲購車款後,即可開始著手比價。比價第一步要先了解該款車型在的市面上的行情價格。透過快速瀏覽相關售車網站,或是參閱各相關雜誌所整理的成交行情表,即可在心中大致有個底數。多看、多聽、多問,是比價的不二法門。
首先挑選出價格差異不大的數家車商,再比較各車出廠年份、行駛里程數、車況及配備…等項目,從中挑選出價格最公道的車款。若預算有限,可先行了解各項配備之等級,並檢視自身需求,以挑選出符合需求的車款。提醒消費者,在實際進行比價時,要針對每一個細節、條件作同步比較,這樣的比價結果才有意義。
比價不能只是作數字上的比大小,報價便宜的中古車不一定就會最省買家的荷包,掌握「瞻前顧後」原則很重要。換句話說,當下的零件材質也許費用較低,但實際行駛反而會增加油耗,在油價日益攀升且回不去的當下,造成消費者總體支出不減反增。
當價格高於行情過多時,要積極詢問原因是否合理。反之,遇到價格遠低於行情時,切忌見獵心喜,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消費者很可能遇到了來路不明或是問題非常嚴重的車輛。而這所謂的低價,其實已是車商牟取的暴利。此外,坊間有些車商會故意在廣告上標示明顯低價,吸引消費者上門詢車,再推託該車款已售出,趁機推銷其他較高價車款。以上這些陷阱,消費者詢價時不可不慎。
有些車商會在廣告中標明售價,有些則會註明面議。其實就算是標明售價,也還是有可以談價的空間。選定車款後,消費者可結合車輛的實際狀況與自己預算,與車商進行議價,直到雙方有共識且滿意。如超出預算但放棄又覺得可惜,一定要三思後再作決定。切忌先交付任何部分款項,以避免日後衍生不必要的糾紛。
但在與車商交手議價前,要先認識價格的組成要素。一般而言,中古車的價格由車商的回收成本、整理成本與利潤空間等要素組成。消費者要以欲購車款之市場行情、本身的車況評估、及心中底價綜合判斷出車商可接受的折價範圍。
議價時最忌欠缺邏輯的胡亂砍價,消費者會因此暴露出對中古車領域的外行,且未事先做功課。若被車商看穿,反倒讓車商在後續互動中有機可趁。較有效果的方法是透過言談了解該車為何開此價格?藉以區分哪些是實際價值?哪些是利潤?當然若遇到車況優、服務好的車商,還是要給予對方尊重,是該賺的還是要讓對方賺。如此才能購車之外還交朋友,日後若有駕駛方面的問題可以多一個對象請教。